连日来,中国留日学生江歌遇害案引发舆论关注。12月11日至15日,该案将在东京地方裁判所公开审判。
据媒体报道,2016年11月3日凌晨,女留学生江歌在东京都中野车站接回室友刘鑫时,在公寓楼门口遇到刘鑫的前男友、中国籍男性留学生陈世峰。双方发生了争吵,江歌被陈世峰杀害。近日,一段江歌母亲和刘鑫见面的视频,让该案重回公众视野。
近年来,在新西兰、美国等地,华人遭遇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国际条约及我国法律对此类案件管辖权有何规定?
我国法律能否进行追诉?
根据属地管辖原则的相关规定,一国公民在他国发生刑事犯罪,应按照犯罪发生地国法律优先的原则进行处理,即犯罪发生地所在国具有优先管辖权。以江歌案为例,该案发生在日本,即使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同为中国人,也会根据属地原则,依据日本的刑事法律对其行为进行审判。
“中国公民在海外犯罪,中国法律还能否对其进行追诉?”针对网友进一步追问,法律上也有明确规定。
依据我国刑法第十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就江歌案而言,陈世峰在日本受到刑事处罚后,我国司法机关仍可依法对其享有追诉权。
但追诉权行使的一个充要条件是:犯罪嫌疑人回到中国。只有犯罪嫌疑人本人在国内,才能适用刑法第十条的规定。
能否引渡嫌犯回国受审?
“在境外犯罪,不能被引渡回中国受审吗?”在看了江歌母亲和刘鑫见面的视频后,不少网友提出了引渡的话题。
如果犯罪嫌疑人陈世峰在犯罪行为发生地所属国被审判前回到国内,则可以直接适用我国刑法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时,不论我国是否和其他国家签订了引渡协议,只要犯罪嫌疑人是中国国籍,就不会被引渡,这就是“本国人不引渡”原则。反之,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国外,则不论双方是否签署引渡的双边协定,都应该优先适用属地原则。
嫌犯在日本会否被判死刑?
从事日本刑法研究的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郑泽善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在日本杀害3个人才可能被判处死刑,按照惯例,凶手杀害1人一般获刑13年。”不过,这是针对犯罪嫌疑人是日本国籍的情况,如果犯罪嫌疑人为非日本国籍,法院判决可能有区别。郑泽善说,从目前情况来看,犯罪嫌疑人陈世峰是否会被判死刑仍不好判断,“即便被判死刑,中间可能也需要很长时间,日本对待死刑非常慎重。”
江歌案庭审临近,江歌母亲前往日本进行请愿署名活动,请求法院判决犯罪嫌疑人陈世峰死刑。
对于江母这一举动,北京师范大学刑事科学研究院教授、国际刑法专家黄风认为,这属于案件当事人亲属个人的意思表达,江母有权利表达意愿,但法院的司法审判要保持独立性,特别是刑事审判要根据法律和事实进行认定,“一般不太会受舆论影响”。
与黄风观点不同,郑泽善则认为,日本法院很重视民意,“在一些案件中,如果杀人情节恶劣,老百姓请求严惩凶手,法院判决时会不得不考虑进去”。(据检察日报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