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报告透露的一系列法治亮点引人注目。
【亮点1】
反腐败:对腐败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5年立案侦查职务犯罪254419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53亿余元。
最高检报告提出,过去5年,立案侦查职务犯罪254419人,较前5年上升16.4%,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53亿余元;民生领域查办“蝇贪”62715人;从42个国家和地区劝返、遣返、引渡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222名。
最高法报告明确,对腐败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健全职务犯罪案件审判机制,严厉打击和震慑腐败分子。
【亮点2】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严惩非法集资、内幕交易等金融犯罪,5年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犯罪14.4万人。
最高检报告显示,过去5年来,积极投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犯罪14.4万人;突出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起诉8.2万人。
最高法报告指出,过去5年来,审结民间借贷案件705.9万起,规范民间融资行为;严惩非法集资、内幕交易等金融犯罪,北京等法院审结“e租宝”非法集资案,山东法院审结徐翔等人操纵证券市场案。
【亮点3】
扫黑除恶: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5年起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8932人。
最高检报告指出,5年来,深入推进扫黑除恶、缉枪治爆、禁毒扫黄等专项斗争,起诉刘汉、刘维等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8932人,立案侦查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国家工作人员333名。最高法报告也强调,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
【亮点4】
纠正冤错案: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5年再审改判刑事案件6747起。
最高法报告显示,5年中再审改判刑事案件6747起,其中依法纠正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重大冤错案件39起78人;对2943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1931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
最高检报告中提到,对受理申诉或办案中发现的18起重大冤错案件,及时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法院均改判无罪。对法院再审的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王力军无证收购玉米案等案件,检察机关同步成立专案组,重新复核证据、明确提出纠正意见,共同纠错。
【亮点5】
加大产权司法保护:让财产更加安全,让权利更有保障。
最高检报告提出,加强企业平等保护和产权司法保护。在司法办案中重视完善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平等保护的司法政策;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依法甄别纠正产权纠纷申诉案件。
最高法报告明确,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亮点6】
打击电信网络犯罪:维护公民信息安全,两年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1万人。
最高检报告提到,2016年与公安部共同挂牌督办“徐玉玉案”等62起重大案件,两年来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1万人。最高法报告中也明确,严惩电信网络犯罪。出台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司法解释,严惩泄露个人信息、非法买卖信息等犯罪行为,维护公民信息安全。
【亮点7】
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碧水蓝天,5年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1.3万起。
最高检报告显示,过去5年,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1.3万起,督促5972家企业整改,督促恢复被污染、破坏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总面积14.3万公顷,索赔治理环境、修复生态等费用4.7亿元。
最高法报告提到,制定环境公益诉讼等司法解释,审结环境民事案件48.7万起;依法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1万起;审结腾格里沙漠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系列案。
【亮点8】
破解讨薪难:严惩恶意欠薪,5年为农民工追回294.4亿元“血汗钱”。
最高检报告提出,过去5年,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7957人,支持农民工起诉9176起。
最高法报告提出,推广河南、湖南、四川等法院破解农民工讨薪难经验,依法惩处恶意欠薪行为,为农民工追回“血汗钱”294.4亿元。
【亮点9】
食品安全:保护舌尖上的安全,5年各级法院审结食品药品安全案件4.2万起。
最高法报告显示,过去5年中,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惩治力度,各级法院审结相关案件4.2万起。最高检报告中提出,过去5年中挂牌督办庞红卫等人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等986起重大案件;办理食品药品领域公益诉讼731起,起诉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6.3万人。
【亮点10】
破解执行难: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5年执行到位金额7万亿元。
最高法报告提到,过去5年,各级法院加大执行工作力度,着力破解执行难,受理执行案件2224.6万起,执结2100万起,执行到位金额7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