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广州白云机场,经过近24小时的飞行,从美国赶来的中凤敏见到了与她失散13年的亲生父母。相见那一刻,她和父亲紧紧拥抱在一起。
今年4月,中凤敏通过网络、媒体发布寻亲信息:5岁时,她在中山市东凤镇走失,后被福利院收养,取名“中凤敏”,并于2012年被一对美国夫妇领养,今年18岁的她已被美国名校录取。上述寻亲信息被居住在佛山市顺德区的梁华看到,经过相关信息比对,他发现中凤敏和他失散多年的女儿梁晶浪特征相似。本报记者从佛山顺德警方了解到,经过近2个月的信息交流、 DNA采集比对,确认中凤敏就是梁华走失13年的女儿——梁晶浪。据广东省公安厅认定,这是全国首例跨国DNA认亲成功的案件。
●5岁女童走失,父亲从未放弃寻找
时间回到2005年,梁华在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一带打工,居住在员工宿舍。而其弟弟在格兰仕工厂打工,租住在中山东凤镇的一间出租屋内。
那年5月,因学校放假,梁华把5岁的女儿梁晶浪从家中接到顺德,由于员工宿舍不允许外人居住,梁华就把女儿送到弟弟的住所。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5月20日,上午还是大晴天,中午却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梁华回忆,午时刚过,大雨骤停,电话却突然响起,弟弟在电话中询问晶浪是否到厂里去了。梁华感到奇怪,反问弟弟:“她不是在出租房内休息吗?”片刻之后,电话另一端传来哭声,梁华得到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女儿不见了。
梁华立刻奔赴弟弟家中。然而,却有街坊告诉梁华,看见孩子从出租屋向外走去,不知所终。
女儿走失之后,梁华没心思上班,所有精力都扑在寻找女儿的事情上。
当时,唯一的线索来自于当年弟弟居住的出租屋楼下的一间小卖部,档主告诉梁华,当日曾有人见过孩子。因懊悔或是自责,梁华的弟弟租下小卖部,决定在此处等梁晶浪回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梁华一有时间就穿街走巷,从未停止过寻找女儿的脚步。为了熟悉每一个街区,梁华频繁地更换工作,上半年在南头镇,下半年又到了古镇。
然而,毫无线索的寻亲,让这位父亲一度焦虑如无头苍蝇:他在2009年远赴北京打工,希望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丝希望。但是,希望很快就落空,半年之后,梁华又回到广东。
寻亲的日子持续了7年,梁华的体重从138斤降至98斤。2011年,梁华回到湛江老家,有亲戚劝他“该歇歇了,也要顾顾家里人。”梁华这才反应过来:小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再不工作赚钱,家计或许难以维持。
然而,梁华还是不愿意放弃,他选择把3个孩子接到顺德上学,方便继续寻亲。在顺德杏坛镇的家中,梁华至今还为梁晶浪保留着一个座位,他希望有一天孩子回到家中,也能和她的弟弟妹妹一样热爱学习。
出租屋内,一面墙壁贴满奖状。令梁华欣慰的是,尽管家境贫寒,但几个孩子的成绩都还不错。
●电波连起亲情,13年后跨洋重逢
孩子走失后,梁华也于第一时间报警。据当时接警的顺德区公安局容桂派出所桂新中队民警回忆:接报后,警方调动了所有值班备勤和警辅力量,寻找轨迹遍布周边车站、码头及人口密集场所,不但张贴大量协查通报,还主动联系周边力量寻找,并且对收到的每条线索一一进行认真细致的排查。
办案民警印象最深的是,有人反映在江门恩平发现有一名特征相似的小女孩,民警立即前往恩平并最终找到了这名小女孩,但遗憾的是她并不是梁晶浪。
今年4月,一则《走失13年后,远在美国18岁女生望寻亲人》的消息在中山、顺德等地传播。寻亲者中凤敏在消息中说道:“只记得自己是在中山市东凤镇和顺德交界的一座桥附近走失的。”5月初,梁华在网络上看到上述消息,兴奋地差点将手机掉在地上,“她很像我的女儿!”梁华马上登录“宝贝回家”网站查询中凤敏发布的寻亲信息,发现与女儿梁晶浪走失时的信息一致。
5月3日深夜,梁华通过微信添加中凤敏。几分钟后,好友验证通过。“你的头上是否有两个漩儿?”“鼻尖上是否有颗小痣?”“你记不记得小时候曾经在家门口的戏台上摔伤胳膊脱臼?”梁华接连发问。
大洋彼岸,看到手机传来的一条条信息,中凤敏趴在课桌上,忍不住哭出声来。两分钟后,中凤敏回复:“你就是我的父亲”。
时隔13年,梁华通过手机与女儿相认。当晚,父女俩在手机两端泣不成声。在视频通话中,中凤敏哭着对梁华说:“我很崩溃,记不得你的样子。”梁华告诉中凤敏,她不是孤儿,她还有3个弟弟妹妹,她的名字叫梁晶浪。
父女在手机上相认,但要确认真正身份,还得有医学法律依据。
5月9日,梁华夫妇来到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局求助,希望公安机关能够在认亲方面给予技术上的帮助。顺德警方对该案高度重视,在省公安厅刑侦局和佛山市公安局的指导下,启动绿色通道机制,对梁华夫妇的DNA样本进行了检验,当天就通过技术比对,确认由美国夫妇在中山市福利院收养的小孩“中凤敏”即是梁华夫妇走失的孩子“梁晶浪”。
7月1日上午,中凤敏抵达广州白云机场,与梁华夫妇相认。在佛山顺德家中,满布的气球和门口挂着的横幅用中英文写着:欢迎回家。
延伸
通过技术比对佛山顺德警方成功帮助寻亲18宗
据顺德区公安局刑侦大队四中队副队长马宏声介绍,顺德区公安局是较早开展打拐认亲工作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至今共通过技术比对帮助寻亲18宗。
同时,在创新打拐机制上,顺德区公安局于2014年11月出台了寻查失踪人员工作指引,并严格按照佛山市公安局提出的“穷尽一切手段寻查失踪人员”要求,以民意引领警务,强化机制引导,加大失踪人员寻查工作力度,每年全区失踪警情找回率近90%。今年以来,顺德警方共计找回失踪人员1233名,其中找回未成年人491名、老人68名,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打拐工作历来受到各级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对于有寻亲需要的市民群众,公安机关的大门一直敞开。警方提醒,根据省公安厅去年下发的《关于加强DNA比对寻亲工作的通知》,将“推进DNA比对寻亲绿色通道”措施列为“改革创安”实战举措之一,被拐、失踪儿童父母(包括外省求助者)可到省内任一地市的刑侦部门或就近派出所接受采集DNA样本,公安机关将录入全国DNA数据库进行检验比对,让被拐、失踪儿童与失散父母早日团聚。(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