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谢谢您!”9月1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见面会在佛山高明举行。来自贵州省贵定中学的老师颜应发,握着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民警夏冠辉的手连声道谢。
这是一场迟到了21年的见面。
21年前,素未谋面的高明民警夏冠辉捐助了500元“爱心款”,并写了一封推心置腹的信,支持颜应发圆梦大学,改变了他的人生,在他心中埋下了温暖和善意的种子。
21年后,当年的寒门学子早已成为桃李芬芳的教师,并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把曾经受到的帮助传递给更多的人。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跟当年恩人见上一面的念头,经过多方寻找,他终于和当年的恩人面对面,由衷地道出了“谢谢”。
500元“爱心款”撑起他高中三年的生活费
今年37岁的颜应发出生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洲的一个苗寨,那里海拔1200多米,只有二三十户人家。颜应发一家七口人,爷爷奶奶年迈,母亲常年生病吃药,家里的劳动力只有父亲一人,既要养家糊口,又要供兄妹三人读书,生活过得比当地普通农民家庭更为艰难。
艰苦困顿的童年,让颜应发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懂事更早,在学习上也更加刻苦,“作为大山里的一名学生,我很早就懂得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1996年,颜应发从乡镇初中考上了贵定县重点中学贵定一中高中部。
“他从乡镇初中考上贵定一中高中部非常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的,说明他学习非常刻苦。”时任贵定一中校长朱家俊说,当时贵定一中有很多品学兼优而又家境困难的学生,为了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他经常要“化缘”办校、“化缘”助学,因此对每一位愿意慷慨解囊的助学者都坚持当面接触。
1997年4月,朱家俊在校长办公室见到了从广东佛山高明远道而来的夏冠辉一行三人。作为高明公安机关的一名民警,夏冠辉和另外两位民警到贵定执行一项抓捕任务,空余时间和贵定民警一起参加当地的一场扶贫助学活动。
朱家俊和颜应发的班主任向夏冠辉一行介绍了班里学生的情况,夏冠辉当场便决定对颜应发进行资助,同行的另外两名民警也决定对其他学生进行资助。
虽然已时隔21年,但朱家俊在9月19日的见面会现场,仍能清楚回忆起当年捐助的情景。“夏冠辉警官在仔细翻阅了颜应发的个人简介和学习成绩表后,询问当时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是多少,我回答说平均每月50元。除去寒暑假放假时间,他当即决定资助一名学生一年的生活费,随后他打开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掏出了500元钱,交到学校团委书记的手里。”朱家俊说,他当时有一种直觉,夏冠辉捐出的500元钱算得上倾囊相赠了。
这是因为,作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中学特级英语教师,朱家俊当时每月的各种收入加起来也就300多元。“这在当时的贵定算是很高的收入了,比我们的县委书记还高,我相信即便在沿海发达地区,一名民警的月收入相比之下也不会相差太大。”朱家俊说。
事实也正是如此,除了必要的返程费用,夏冠辉当时所带的现金几乎都捐助出去了。这笔钱对于当时的颜应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当时我每周的生活费用只要5元钱,很多时候甚至还有结余。”颜应发说,靠着这500元钱,加上家里的补贴和同学的帮助,他顺利地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
一封信给予他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在捐助完毕后,由于行程仓促,夏冠辉与颜应发未能见上一面,临行前夏冠辉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
时隔近5个月后,颜应发鼓起勇气给夏冠辉寄出了第一封信,“写这封信用了5个月,是因为当时心情很纠结,既有对夏叔叔无私帮助的感激和感恩,也有让别人知道家里比较穷后‘矮人半截’的自卑。”但在接到夏冠辉的回信后,颜应发的自卑念头打消了。
“我也曾是特困生,多次领取助学金才能把自己的学业完成并走上工作岗位……如果家里面有其他的困难,请转告一声,我将力所能及支持你,因为这是我们的一种缘分,我将看到一颗新星崛起。”对夏冠辉1997年9月25日寄出的回信,颜应发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
如果说500元“爱心款”,让一名寒门学子得以在裹饱肚子中继续学业,那么这一封透着温暖的信,则给这名学子点燃了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
1998年,颜应发的母亲因病去世,他感觉到自己的世界塌了下来。“我差点不想读书了,但是对于夏叔叔这个好心人,我感到应该给他一个结果,所以我又硬着头皮回到学校来继续学习。”
此后,颜应发将这封回信珍藏了21年,时至今日,这封信的纸张和字迹仍完好如初。“它伴我走过了很多艰难的岁月,每当遇到困难,我就会把信拿出来逐字逐句地翻看,夏叔叔的字里行间温暖着我的心,鼓励着我前进。”颜应发说。
温暖和善意在他们手中传递
1999年,颜应发考上了贵州民族学院数学系,本来应该第一时间向夏冠辉报喜,可是颜应发迟疑了。
首先,颜应发觉得自己的高考成绩不是很好,感到有负夏冠辉的期望;其次,他觉得这时给夏冠辉去信,会增加夏冠辉的生活负担,“夏叔叔已经帮过我一次了,不好意思再让他帮第二次”;再次,因为家境贫寒,颜应发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心里并没底。综合考虑后,颜应发当时并未联系夏冠辉。
得益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施行,颜应发在2003年顺利读完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母校当老师。在此期间,夏冠辉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动,最早所留的通信地址和电话都失效了,而颜应发的母校也换了新校址,并从贵定一中改名为贵定中学。
15年过去了,颜应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贵定中学校长朱永文留意到,颜应发在教学和生活中对贫困学生有着异乎常人的耐心和同情心,比如他会经常资助贫困学生路费和生活费,并在教学辅导中倾注更多的心血。在高明当地媒体近期到学校进行采访后,朱永文才知道原来颜应发在学生时期曾得到过热心人的帮助。
“他在工作中不断把曾经受到的帮助传递给更多的人,将这种爱在整个社会传递下去,这正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本色。”朱永文说。
学生家长也有类似的感受。“我和孩子她爸是做生意的,忙起来基本没有时间管孩子,颜老师在高考结束后主动联系我女儿填报志愿,花费了3天时间,取得非常好的结果。我们非常感动,但颜老师连请他吃饭都不出来,我们只能告诉女儿要好好读书,用好的成绩和前程回报老师的付出。”一位学生的家长张丽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在今年8月寄给夏冠辉的一封信中,颜应发曾表达了自己助人的初衷。而他和夏冠辉重新恢复联系,得益于一位在贵定县公安局工作的同学的帮助。“在今年暑假的一个同学聚会上,我了解到见上恩人夏冠辉一面一直是颜应发的一个心愿。后来经过多方了解,我确定了夏冠辉警官就在广东佛山市高明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我联系到该大队领导,然后把这根线给他们连起来了。”贵定县公安局宝山派出所教导员胡波说。
随后,颜应发迫不及待地发出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每次想到您对我的无私帮助,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于是我就经常找课余时间义务帮助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好的学生讲解学习方法,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我一定会把您的这份无私精神传递给我的每一位学生,让它继续不断地发芽,茁壮成长!让我们的身边再多这样的正能量!”
■现场直击
一场跨越两省的相见相拥
一声迟到了21年的“谢谢”
因为台风“山竹”的影响,颜应发面见恩人夏冠辉的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天。9月19日,从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到佛山高明,4个多小时的车程。走出佛山西站出站口,穿着西服的颜老师额头上已经有一层汗珠,顾不上休息,他和同行的老校长——原贵定一中校长朱家俊就坐上了去高明的车。这一天,他盼了整整21年。
现场 哽咽相拥说“谢谢”
9月19日下午5时许,夏冠辉在见面会现场刚一露面,颜应发就快步走下台阶。两个男人的手紧紧相握,随后拥抱在一起,场面让人动容。
“谢谢您,谢谢您!”颜应发眼泛泪光,声音哽咽,激动得不断重复感谢的话。随后,俩人在台上又再次相拥。
颜应发当年给夏冠辉写信时,也寄了家里唯一的一张全家福,夏冠辉也特意带到了现场。照片上的小男孩,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教师。时间过去了很久,但感恩的心一直没有改变。
颜应发向夏冠辉献上自己从贵定带过来的锦旗:惠及寒门学子,恩同再生父母。夏冠辉连声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受之有愧。”
见证 感谢佛山人的善举
“广东人和广东的天气一样热情。虽然我之前没有来过佛山,但自从夏警官那次捐助开始,我就对佛山一直有不一样的情感。”今年75岁的朱家俊得知颜应发要到佛山面见恩人道谢时,主动要求同行。“我也要感谢夏警官,感谢佛山人对我们贫困山区的帮助。”
夏冠辉捐助颜应发时,朱家俊是贵定一中的校长,他是夏冠辉善举的见证人。朱家俊说,当时夏冠辉很年轻,而且是临时出差到贵定,身上也不会带太多钱,但是了解颜应发的情况后,仍然毫不犹豫地捐赠了500元。“我当时看他好像是倾囊而出了。”
在见面会现场,朱家俊代表贵定中学给夏冠辉送上一幅书法作品《警风惠寒》,他还为夏冠辉的善举赋诗一首:春风莅临秋渐深,学子铭记助学人;夏警雪中送炭情,应发为师授课精;大爱必有感恩意,桃李耕耘谢恩诚;切盼恩警常光临,山娃不忘雪炭人。
虽然退休已10多年,但朱家俊表示,这次来佛山,除了向夏警官道谢,还想看看佛山的学校,学习当地先进的教育经验。
■相关
信件摘录
在和贵定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同志闲谈中,得知贵定一中还有相当部分学生的家境相当困难,有的甚至被迫中途辍学,我感到十分惋惜。于是我跟当地干警参观了你校,并表示愿意尽绵薄之力来支持一名贫困学生完成其学业。经学校校长和班主任推荐,并看了你的个人简历及家庭情况介绍,于是我就决定资助你部分学习费用。虽然金额微不足道,但总算是尽了自己一点心意。遗憾得很,行程匆忙未能跟你见上一面,唯有希望以后有机会再相见吧。
颜应发同学,虽然你现在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只要一个人立志向上,前途永远是光明的。老实讲,我原来也是一位特困生,多次领取助学金才能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经过几年的积极进取,已初步取得了较可喜的成就。或许我算幸运点吧,但毕竟我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有今天,是我不断进取的结果。我这样说并不是有什么了不起,也不敢讲要你向我学习,这只是我这几年的工作体会。
希望你将来有更可喜的成绩。如果家里面有其他的困难,请转告一声,我将力所能及支持你,因为这是我们的一种缘分,我看到一颗新星崛起。
——摘自夏冠辉1997年9月25日给颜应发的信
首先非常您当时对我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无私帮助,使我能够顺利地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才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们全家人都很感激!
我来自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的劳动力只有父亲一人,仅仅靠种地得来的收入维持生活,家庭生活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举个例子,当时我是多么想跟夏叔叔您通个电话,听听您的声音,但长途电话费实在太贵,打一次电话的费用可以够我一周的生活费,我太舍不得了。若没有您给予的无私帮助,作为长子的我可能就早早地辍学回家,与父亲一起承担家庭的重担,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一份令人尊敬的工作。
21年来,我一直在脑海中想象您的模样,想象着与您见面的情景。每次想到您对我的无私帮助,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于是我就经常找课余时间义务帮助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好的学生讲解学习方法,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我一定会把您的这份无私精神传递给我的每一位学生,让它继续不断地发芽,茁壮成长!让我们的身边再多这样的正能量!
——摘自颜应发2018年8月12日给夏冠辉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