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伟文在案件现场进行勘查。
近日,广东省公安厅通报命名32个全省首批技术专家工作室,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局“聂伟文影像技术工作室”不仅成为全省首个以个人命名的影像技术工作室,而且是全省2个区级技术专家工作室之一。
聂伟文是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局容桂派出所刑警中队民警,今年42岁的他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技术系图像专业,是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公安部现场勘查技术教官。2019年12月,为充实基层技术队伍,聂伟文从顺德区公安局刑侦大队调到容桂派出所工作,全面负责容桂派出所刑事技术室工作。
第一个县区级影像技术工作室
聂伟文工作室的成立是顺德区公安局影像专业技术日益精湛的缩影。2016年,聂伟文带领的影像专业实验室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广东省刑事技术机构资质认定的县区级实验室。2年后,顺德区公安局影像专业技术精进,影像检验工作室应运而生。今年,由于技术领先,省公安厅以聂伟文名字重新命名该工作室,成为全省首个以个人命名的影像技术工作室。该实验室自创立至今年3月,共受理相关案件物证检材3000余宗,成功提取物证并比中重大案件现场超过300余宗。时至今日,它还是广东省少有的具备出具影像检验鉴定书资格且应用于实战的影像检验专业实验室。
聂伟文常年工作在基层一线,将理论研究和实战相结合,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破案关键,同事都称他为“技术神探”。随着各种恶性案件的逐步减少,公安机关的打击重点也相应向各类“小案”转移,而“小案”的特点是现场简单,很难提取到有价值的线索。通过影像鉴定技术,聂伟文多次从微小处捕获有价值的线索,为案件的成功侦办提供了证据支撑和举证方向。
“每一个案件现场,我们都会开展现场勘查,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破案线索。”不管案值大小,专心专注一直是聂伟文工作时的座右铭。3月2日15时许,容桂一饭店的厨师潘女士报案称,其于2月27日傍晚将一只名牌手表放置在厨房案板上,下班之后忘记带走,次日发现手表丢失。接报后,容桂派出所民警立即展开侦查,聂伟文负责案件现场勘查。通过仔细勘验,聂伟文确认没有明显的外盗痕迹,缩小了嫌疑人的范围。通过进一步排查,警方很快锁定在该饭店工作的余某。审讯之初,余某拒不承认作案事实,聂伟文对其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确认现场有余某作案时留下的痕迹。在铁证面前,余某对其盗窃的作案事实供认不讳。
荣誉等身的志愿者
工作出色之余,聂伟文还是一名爱心满满的顺德好人。自2003年8月加入第一个义工组织“顺德青少年心声热线协会”后,聂伟文便一直热心志愿服务事业,服务时长累计已逾1600个小时。
2009年,聂伟文接受顺德区法院少审庭的聘书,加入佛山护航者志愿服务队顺德分队,为判处缓刑的失足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帮教服务。他不拘泥于传统教育方式,常常以“大哥哥”的形象,通过电话、QQ、微信等形式与未成年人保持沟通,帮助这些青涩、莽撞、叛逆的少年重回人生正轨。但是,面对一些屡教不改的未成年人,他也会果断根据自己的判断提出终止缓刑的建议,维护法律的正义。
2013年6月,聂伟文接到一名青少年卢某因盗窃他人财物被判处缓刑的个案。他先向办案民警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然后制订了谈话提纲,可头两次的回访均因卢某的刻意回避没有成行。第三次回访的交谈中,聂伟文发现卢某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没有任何悔意。此外,聂伟文还了解到卢某依然夜不归宿,并有盗窃祖父财物的嫌疑。
为进一步了解卢某的情况,聂伟文向社区民警了解卢某的签到表,发现卢某经常推迟或选择性签到,并把配发给他的电子手表弄丢。聂伟文根据所学的心理知识,察觉出卢某有继续作案的高危性,立即向护航者志愿队和顺德区法院少审庭提出自己的回访所见和判断。法院相关部门马上组织人员对卢某进行重新审查,发现其在缓刑期间确有违反缓刑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于是撤销缓刑判决,执行原判刑罚。这也是创建“陪审帮教对接机制”后顺德第一例未成年人撤销缓刑的案例。
此外,聂伟文善于关注社会上易受侵害的群体,通过自己的宣传说教提高他们的防范能力。通过多年的工作总结,他编写了《少年儿童预防性侵和拐骗》《关爱女性、预防性侵》等优质课件,并深入社区、校园进行宣讲教育,共计开展宣传讲座达100余次,服务社区群众、在校学生超过5000余人次。因服务出色,他先后获得佛山市五星级义工、2018年第一季度“最美佛山人”、2018年顺德区第六届“顺德好人”等荣誉。(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