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右一左父子俩一起押送犯罪嫌疑人。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黄春鹏、黄浩宇父子。
我本来是一张不起眼的照片,因为见证了“父子同框”,让不少警察羡慕不已而出名了。后来我慢慢明白了:我所记录下的,是两代人逐渐的理解与包容,更是一个警察精神薪火相传的故事。
不过我还是得重申一下,我只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照片,我还有许许多多有故事的“兄弟”。相信接下来,我的“兄弟”还会记录下更多精彩的警察故事。
我是一张照片 记下让人羡慕的“父子同框”
我原本只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照片,有时我还觉得自己的画面连对焦都不准,有些羞愧。
我来自警方用于抓捕取证的视频,当佛山禅城公安便衣大队的副大队长戚华川将我截取出来后,我还有点摸不着头脑。在我记录下的画面中,一老一少两名男子将一名犯罪嫌疑人押送出地铁站,这不是公安抓捕过程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吗?
我先整理一下我的思路,想想我之前作为视频时记录下来的一帧帧画面。8月6日中午,包括他们在内的6个人为了追捕一名3天前在佛山禅城盗窃手机的嫌疑人,一直跟踪到了广州地铁里。他们先后换乘5次地铁,最终在下午4时许的时候,决定在高增站那里实施抓捕。
抓捕的过程并没有电影情节那般惊险刺激,他们等了第3趟地铁后,发现嫌疑人正下车准备换乘。年长的男人走上去,抓住了嫌疑人的右手,亮出了警察证;年轻些的男子马上默契地上前协助,抓住了嫌疑人的左手。
再后来,我莫名其妙地火了。我在便衣大队的内部微信群里不断地被传阅,越来越多的警察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我从他们打出的一行行字里,终于捋出来一点头绪。原来,那一老一少的两名男子,年长的叫黄春鹏,年轻的叫黄浩宇,他们是一对父子。黄春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民警,而黄浩宇是一名来自广东警官学院的“实习生”。这是他们父子第一次同框出现在现场。
我终于明白了一切:两父子一同做着他们同样认为值得自豪的事情,这对于其他警察同行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值得羡慕的事情。
我是那位父亲 25年便衣生涯见证平安禅城
我叫黄春鹏,从警25年了,先后从事过打“两抢”、反扒的工作,2018年6月进入禅城公安分局便衣大队。从我的工作经历也不难看出,我平时穿便衣的时间要远远比穿警服的时间多。
2000年前后是“两抢”犯罪最猖獗的时候,我和同事们伪装成“搭客佬”,在路面上追踪形迹可疑的飞抢嫌疑人,经常上演“生死时速”,每一次出警都行走在生死线上。后来出现的打“两抢”专业队,使得飞抢份子闻风丧胆,飞抢罪犯的发案率直线下降。
到了2009年,因应犯罪形势的转变,我来到了反扒队伍,天天在街面和公交车上与扒手斗智斗勇,靠一双眼、一双腿去破案。假文身、留长头发、长胡须,生怕被扒手认出,能改变容貌的方式我都试过,后来还被人叫作“百变神捕”。
由于喝水少、食无定时,有一次在连续工作后,我忽然肾结石发作,小便带血,痛得连腰都直不起来,被紧急送往医院。让我欣慰的是,在我从事反扒工作的9年时间里,在同事们的一同努力下,扒窃案件同样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在加入便衣大队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参与了无数的“破小案”工作。虽然工作量巨大,但能及时为人民群众挽回损失,那种成就感无疑也是非常大的。
这25年来,我获得过20多个奖项,其中包括“佛山公安十佳为民模范”以及3次“全市优秀人民警察”。看到同事们给我发来的那张“父子同框”照片时,我忽然觉得既欣慰又羞愧。
我欣慰的是,儿子正沿着我所走过的路慢慢成长为一位人民警察,这是他对父亲这么多年来所坚持的事情的认可;而羞愧的是,我这才发现,这是我和他为数不多的合照之一。
儿子2000年出生,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一直都很少陪伴他。送他上学的是我的妻子,参加家长会的也是我的妻子。我一直都害怕孩子不理解我,还有我的工作。
让我意外的是,儿子在高三的时候竟然坚持要报读广东警官学院,要和我一样当一名人民警察。知道妻子希望儿子可以读师范学校,将来找一份稳定、顾家的工作后,我马上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最终,儿子在高考中超常发挥,如愿考上了广东警官学院。
今年7月16日,儿子来到我们便衣大队实习。我希望他能在这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将来接过我的“枪”,当一名好警察。
我是他的儿子 我喜欢做和爸爸一样的警察
我叫黄浩宇,是黄春鹏的儿子。看到这张父子同框的照片后,我心里竟然有那么一点小激动。照片里那个嫌疑人是我作为一名“预备警官”第一次协助父亲抓获的。
回想一下这个案件,我还有些沾沾自喜。当天爸爸原本是不让我去现场的,但后来他们觉得对广州地铁的路线不熟悉,于是带上了在广州上学的我做向导。在地铁里,我让他上车就上车、下车就下车、换乘就换乘。这19年来,他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听过我的话,一想起这个事情,我就笑个不停。
在我小的时候,我确实不理解爸爸的工作。记得有一次一家人吃晚饭,他吃到一半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就马上飞奔出门,留下我们两母子面面相觑。我那时就好想问他,为什么就不能留一点时间给我们?
长大一点后,我看到有电视台播出关于爸爸的节目。那个节目播出了爸爸破获了许多案件,也让我知道了他们工作的艰辛。在最后,爸爸还和主持人说,他最遗憾的还是因为工作没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这一刻,我原谅了父亲,也对警察这份工作产生了兴趣。
在高二的时候,我在父母房间的柜子里发现了父亲获得的几枚闪亮的勋章。我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了许久,也不知道为何,看到了上面“优秀人民警察”几个字,忽然觉得心头一热,多来年朦胧的想法,到此刻得到了确认。
我偷偷地联系上了在广东警官学院学习的师兄,了解到入校体测的合格指标,偷偷苦练。读高三的时候,我模拟考的成绩其实是上不了广东警官学院的,我爸爸总是认为我高考的成绩是超常发挥,但他不知道,我在高考最后那一个月里,为了当一名警察,咬着牙拼到了最后。
一年侦破2000多个案件,这个近乎不可能的数字,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在便衣大队实习的一个多月里,我都偷偷地观察爸爸和他的同事们的工作状态。他们每天一回到办公室就要开始工作,处警、调视频、抓捕……整天都忙个不停。午饭成了晚饭、晚饭成了消夜是常有的事情。在这段时间里,还有一名便衣队员在追捕过程从摩托车上摔了下来,被送院治疗。
我理解了警察的艰辛,也就理解了爸爸当年为何不能陪我了。爸爸之所以会经常匆忙离家,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践行一名人民警察的使命。他早到现场一分钟,群众的挽损机会就能增大许多。
我喜欢做警察,喜欢做和爸爸一样的警察。在这一个月里,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了。
还是那张照片 我还有很多有故事的“兄弟”
我还是那张父子同框的照片。我再次确认我火了,是一名广州日报的记者拿着我找到了黄春鹏父子,向他们问了许多事情。
其实,如果我能开口说话,我第一时间会告诉那名记者,我的“火”纯属偶然,我的很多“兄弟”也应该被人们所知道。这些“兄弟”背后所记录的,其实是群众不知道的危险与艰辛。有照片记录下民警将手伸入马桶的瞬间,其实他们是为了找到犯罪嫌疑人扔到里面的作案工具;有照片记录下民警在网吧从后制服犯罪嫌疑人的热血场景,殊不知犯罪嫌疑人的裤袋里藏着一把锋利的匕首;有照片记录下民警满身泥泞将犯罪嫌疑人从水沟里抓捕上岸的镜头,却不能让人嗅到当时民警身上那令人掩鼻的异味……
因为办案过程中取证的需要,禅城便衣大队几乎所有的警辅人员基本都被我的“兄弟”们所记录过。作为全省首支“破小案”专业队的队员,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为的就是尽快破案,为群众挽回损失。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将我的“兄弟”叫出来,每一张都有故事。
这样一想,我其实还真的只是一张普通的照片。黄春鹏父子的事情,其实也只是禅城便衣大队的300多名警辅人员乃至整个佛山警队的一个缩影而已。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相信我的“兄弟”能记录下这支佛山“铁军”越来越多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