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了,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户口本和身份证。”72岁的古镇老人苏伯颤抖着双手,从怀里摸出一个旧钱夹,“亮”出自己梦寐以求的身份证件,如获“新生”。“帮我跑了整整三个月,真的太感谢户籍民警了!”
为感谢古镇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户政中队的暖心服务,近日,苏伯携家属将一面写有“人民公仆心系百姓,排忧解难服务热情”的锦旗送到了民警手里,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据了解,古镇公安分局真心服务市民,今年以来截至12月20日办证24666件次,保持“零差错”。
■民警跑办三个月老人“重拾身份”
今年8月的一天,一名7旬老人走进了古镇公安分局办证大厅。
“警察同志,听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可办理复户手续,这是真的吗?”这名自称姓苏的老伯用试探性的口吻向民警咨询。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苏伯向接待他的户政民警讲述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苏伯原属古镇古一村的村民,上世纪80年代,苏伯举家移民外国时户口被注销了,却未取得外国国籍。之后的时间里,叔伯返回中国,成了“黑户”,只能持护照以探亲形式往返两地生活,十分不便。“没有身份证,去银行开账户、到医院看病、买车票等等都不行,更不用说享受农村医保、社保等国家福利了。”言语中,苏伯带着一丝的无奈。
多年来,苏伯曾几次到住地派出所咨询重新办理身份证和户口薄,但囿于当时政策等条件限制,一直未能如愿。
户政民警受理了复户请求后,考虑到苏伯年纪较大,只身一人奔波多个部门申请复户存在较大困难,决定由户籍民警接力带老人跑办。期间,户籍警带老伯先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和治安管理支队拿到审批手续,而后多次到市档案馆调阅苏伯当年申请迁出外国和办理护照所需的相关资料。复户还需证明苏伯非华侨的身份,户政民警又车苏伯跑了市侨务局,开具了《华侨回国定居申请未予批准告知单》证明。没想到,这一跑,就足足跑了3个月。
今年11月,苏伯终于成功复户,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户口簿和身份证,摆脱多年的“黑户”身份。
■群众的口碑是他们追求的丰碑
在方便群众办事的过程中,古镇公安分局想了不少办法。为缩短服务半径,让群众少跑腿,分局重新对服务站点做了布局,设立了几个24小时自助办证厅;实施业务前移,在派出所内就近开设业务办理窗口,能在辖区派出所办理的,就不让群众跑分局。
刘女士家住在古镇海洲万科城,往年,去澳门办签证需要转车一个小时到分局办理,服务前移后,小区对面就有派出所,从出门到办好签证,只用了5分多钟。
除服务点前移外,公安分局还通过增设咨询台、延长上班时间、网上告知办理事项及流程、分类处理问题,大大缩短了群众办理业务的排队时间,效率提高了90%以上。
今年10月,古镇公安分局还为一名15岁的冈南村“黑户”女孩圆了读书梦,为两名早年间无法入户的小朋友成功办理了入户。百次深入居民家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员上门采集人像办理身份证。
“作为一线服务窗口,群众的口碑就是我们追求的丰碑。”办证大厅负责人蔡瑞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以来,古镇公安共受理群众申办事项24666件次,实现“零差错”。上门办证、送证150个,收到群众送来锦旗3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