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正值初冬。清城区金丰壹方城楼盘内却一派生机,只见小区内高楼并立,绿意盎然,阳光一照,金光熠熠。
经清城区法院善意执行,引入新的投资方,曾经“烂尾”的楼盘已竣工售卖
看到如此景象,很难想象数月之前,这里曾是道路泥泞、满目萧瑟的“烂尾”楼盘。该房地产企业———清远杰晖公司还曾经是清城区法院多起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面临着员工欠薪、资产冻结、拆迁安置房无法交付、资金链断裂的破产危机,企业生命摇摇欲坠。
数个月前,该楼盘一度“烂尾”,满目荒芜
“多亏法院善意执行,帮助我们引入新的投资方,如今企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建设竣工的楼盘市值已超10亿。”杰晖房地产公司负责人何先生说道。一家濒临破产的大型企业,从苟延残喘到如今涅槃重生,得益于清城区法院深植“六稳”“六保”理念,发掘企业“再生”价值,为企业创造复苏的机会和条件。
龙头企业濒临破产 高档住宅变“烂尾”楼盘
2014年,杰晖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突然断裂,债务缠身,所有地块开发计划随即中断,相关楼盘也从高档住宅骤然变成“烂尾楼”,其负责承建的新城南埗村拆迁居民安置房也不得不按下“暂停键”。拆迁居民的住房问题得不到解决,居民不满情绪强烈,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此外,该公司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前便进行销售并收取购房款,而购房者一直没有取得验收合格的房屋,便将其诉诸法院。
该案承办法官汤振东发现,杰晖公司涉案财产被多头抵押,又被多家法院查封,楼盘处于烂尾停工状态。如果单从现状来处置,涉案财产将严重“缩水”,不仅企业就此垮台,当事人权利也将蒙受巨大损失,矛盾纠纷会更加激化。
“以杰晖公司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在清城区法院有20多件,涉及标的金额高达1亿元,若不能妥善处理,整个企业不但会就此‘覆没’,还容易诱发经济社会不稳定因素。”想到此处,汤振东马上决定要想方设法帮助杰晖公司进行“换血疗伤”。
府院联动以保促执 盘活资产助企业重生
杰晖公司成立多年,员工众多,且涉及安置房问题,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找到清远多家实力强硬的房地产开发商,希望能够通过引入第三方公司注资,帮助企业重生。
打铁趁热,汤振东得知后立即汇报,并与住建局、洲心街办等部门联系沟通,多次到现场勘查,召开法官联席会议,府院联动对案件“把脉问药”,确定了多个可行方案与各利益方逐个分析、晓明利弊。经过长达数周的反复沟通协调和耐心阐释,第三方公司最终同意了其中一个方案,即以合作开发的形式注资。案件看似有了新进展,实则这件“硬骨头”执行案还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杰晖公司名下的18块土地已被多家法院查封,如果不能解封就难以整体补办报建规划与竣工验收手续,执行干警此前煞费苦心想要保全企业生命所做的工作都有可能变成“无用功”。
为了打开执行破局,汤振东一头扎进了案件中,反复梳理案情、钻研相关执行法规。结合最高院于2018年4月围绕执行担保问题颁布的担保新规,汤振东心中隐约出现了一个新的执行方向———以担保促执行。
创新执行手段加上耐心释法析疑,第三方公司很快同意以其名下价值约7千万元的土地作为对杰晖公司在清城区法院20多宗案件的担保财产,用以解除对被执行人18块土地的查封,确保其能尽快进场施工,使其注资款能得到实际效果。为促成执行担保落地,汤振东又立刻与第一顺位查封的外市法院沟通,结合最高院关于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政策精神建议外市法院以“活封”代替“死封”,释放查封财产的使用价值和融资功能。经过反复沟通协调,当地法院及银行最终同意解封。
随着清脆的印章盖下声响起,解封裁定出具完毕,18块土地一朝解封,汤振东及整个执行局两个多月的努力终于等来了结果。
拆迁群众安居梦圆 社会经济民生“三保险”
土地解封后,杰晖公司犹如卡顿的齿轮重新上了发条,施工、竣工、取得预售许可证、销售商品房用以还债……一步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现今企业总体产值已达十亿元,企业生命真正“活”了起来。
看到崭新的房子,等待安置的居民个个喜笑颜开。“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泥泞,现在高楼拔地而起,感谢政府和法院的努力,让我们苦苦等待的安置房不再是心中美好的期望,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安置户主林先生说道。
胸佩金色天平,恪守公平正义。正是执行干警将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拼命在窘境中寻找破局之计,才能最大限度帮助被执行企业走出困境,化解债务危机,恢复生产能力,维护了一方经济社会稳定,为安置居民送上了等待多年的崭新居所,可谓达到社会经济民生“三重保险”。
“其实这个案例只是清城区法院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小小缩影。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依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挽救陷入困境但仍具有再生希望和存续价值的企业,保住市场主体和就业岗位,努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清城区法院执行局局长潘文飞站在法徽下,目光坚定地说道。
(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