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路群众为整洁舒适规范的深圳机场派出所“点赞”。本文图片均为李书烙摄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深圳市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广东省公安厅、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指示精神,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聚焦法治先行示范,围绕警务效能提升,坚持问题、目标、实战导向,着眼“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强化组织领导,突出科技兴警,严格审核论证,高质量完成公安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初稿)编制工作。
把规划编制摆上重要位置
规划是公安建设之纲,是提升警务效能的重要抓手,是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支撑。
深圳市公安局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明确规划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培训指导,将规划编制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位置。
深圳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市首先确立了公安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目标,即聚焦法治城市示范建设,持续推进公安基础设施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把深圳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标杆城市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为此,深圳市公安局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统筹全局规划编制工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督办,分管领导牵头推进,责任单位具体落实,印发实施《深圳市公安局“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全警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同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吐故纳新,取长补短,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加强与公安业务、城市规划领域先进学者交流沟通。例如,围绕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发展规划,先后赴西南、西北、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实地考察11个城市的32个考察点,吸收各地先进、优秀的派出所建设经验,与当地派出所领导、民警深入交流沟通,制定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派出所规范化建设方案,以派出所硬件规范为牵引,以“样板所”打造为突破口,最大限度发挥基层派出所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主力军”作用。
目前,深圳市公安局通过成功创建全国、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在派出所、警务室设立“7×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置民生警务多功能一体机,打造“7×24小时”全天候警务室,上线微信警务室,打通“放管服”改革“最后一公里”,群众在网上或家门口就能办理262项民生服务,其中“零跑动”112项,实现了办事群众和基层民警“双减负”,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增强,派出所环境焕然一新,基层民警归属感、幸福感提升,警务运行创新机制不断涌现。
此外,该局采用视频会议、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组织内部各单位负责公安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工作人员,讲解规划编制的重点方向、方式方法、适用标准等内容,并通过培训指导提高规划编制人员的业务技能。
参与规划民警密切指导基建建设,确保安全质量达标。
规划化改造后的派出所执法管理中心。
紧贴工作实际完成规划编制
8月24日,公安部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强调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和基层公安机关的意见建议,着力提升公安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质量水平。
深圳市公安局按照公安部党委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实战导向,着眼提升警务效能,突出科技兴警,注重规划衔接,科学谋划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编制人员深入基层一线,综合采用实地调研、座谈交流、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开展调研,掌握一线民警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警营环境改善的实际需求,收集有效意见建议800余条,做到问计于警、问需于警、问效于警,找准制约警务效能提升的“痛点”,使规划编制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坚持对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标准,以深圳公安工作实际及发展需求为方向,紧紧围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总目标,聚焦“民生幸福标杆”和“法治城市标杆”,紧紧抓住“以人民为中心”和执法规划化两个核心内容,积极运用“区块链”、5G等前沿科技,规划打造有实力、有活力、有战斗力的公安基础设施。
按照“硬件是载体,软件是灵魂”的理念,深圳市公安局认真探索现代化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方向,既要满足现行警务运作体系需要,又要保障公安警务发展需求,在公安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上,充分考虑未来可拓展和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例如,该局在建的第三代指挥中心项目,在楼宇建设规划上采用了钢结构形式,建筑物整体采用38.3m×46m装配式大跨度钢结构及逐层桁架方式,打造出地上各楼层均为无柱大空间的工作环境,最高层高达12米,可按照实际需求采用装配式隔墙自行规划布局,满足未来多代指挥中心发展空间变化需要。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圳市公安局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多次召集各公安分局、各警种深入分析当前公安警务工作的短板,并结合公安工作发展趋势,科学分析警务保障工作方向,学习借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经验做法,聘请设计院专家人才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在市政法系统内征求意见建议,确保建设需求定位精准和建设项目规划合理、适度超前、切实可行。
规划编制须通过严格审核论证
40年来,深圳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作为特区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护航者,深圳市公安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等文件为指导,以公安深化改革和深入推进公安“四项建设”为主线,充分考虑深圳在大数据、云计算、5G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应用优势,从“警务实战、科技兴警、投资效益、便民服务、从优待警”5个维度,统筹协调指导全局规划项目评审指导工作,并通过严格项目审核论证,增强规划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为全面完善、充实深圳公安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内容,深圳市公安局积极对接沟通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共同谋划适应、匹配深圳发展需求的公安基础设施,全面夯实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硬件基础,为“平安深圳”建设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在规划深圳市公安局警察训练基地时,经与市发改委充分沟通研究,将原规划的机场公安分局训练基地提升为深圳市公安局机场训练基地,作为市公安局统筹使用的警务训练基地,服务全局民警、辅警开展日常警务或专项警务训练,促使投资规模和建设标准得以全面提高,保障了全局警务训练的发展需要。
按照“统分结合、自下而上”的编制思路,深圳市公安局已编制七类公安用房建设项目共计93个,包含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执法办案中心、监管场所、基层所队营房、警用直升机机场配套工程、警务技能训练基地、警犬基地、警察公寓等项目,持续打造“深圳标准”“深圳品牌”,着力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警务效能。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