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坚执锐,戮力同心。有这样一群逆行者,用奋战宣告决心、用行动践行使命、用担当扛起责任,他们将黄埔政法铁军最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带到抗疫最前线,共同绘就白云抗疫“同心圆”。
步履不停,用脚步丈量“民生路”
“老彭,白云区需要支援!”
清晨六点,刚刚值完通宵班准备休息的联和派出所副所长彭其俏接到支援白云疫情防控工作的指令,立即奔赴白云。刚到达白云凤和村,他就遇到了困难。
▲彭其俏在实地走访调查
凤和村此次有80亩菜地被划定在管控区外,这是管控区内9户农民的全部生计。一旦封闭,这些农民的经济来源将被斩断。如何在防范疫情风险的前提下保证村民生计,这个难题亟待解决。
“别担心,我们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是彭其俏对村民的承诺。
▲彭其俏向村民了解情况
为此,彭其俏急村民所急,多次带队到田间地头走访调查,反复讨论,日行2万多步,就为了研究最佳方案。最后决定留下一条通往菜地的通道,并与村民达成共识,约定每天上午9点到12点以及下午3点到6点,可以前往菜地浇水,保障生产。
“一边是菜农的生计,一边是防疫安全,两件事都同等重要。”彭其俏望着远处绿油油的菜地,终于松了口气。
手写登记表,“笨方法”办实在事
同样在凤和村,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联和街支援团队面前。
凤和村紧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结构复杂,居住人口多。由于村委被封控,大多数村委人员被隔离,村里居住人口具体数量,村民是否途经风险地区,均是未知数,凤和村一度陷入“停摆”。
“当时两眼一抹黑,连村民基础数据、村子边界都不清楚。”彭颢回忆道。
▲支援队伍登记片区资料
为摸清人员信息,支援团队通过电话联系村委人员一点点了解情况,重新建立数据库。
在指挥部桌面上,摆放着厚厚一摞字迹不同的手写登记表,这是彭颢所负责的一片区的登记资料。而这些数据,是由支援人员深夜敲门,联系出租屋屋主现场登记,甚至蹲点守候得来。
联和街社区“三人小组”成员彭颢说,“当时没有时间开发小程序,只能采用这种笨方法。回头看,这种靠双脚走出来的数据,才是最可靠的。”
▲手写登记表
凤和村运作的体系框架,就是八片区网格化运作。彭颢加入了一片区每个经济社的微信群,公布个人电话,随时响应村民诉求。“我们流调信息反馈都是在深夜,无论是凌晨几点,只要电话一响,我们马上跳起来干活。”
说话间,彭颢的微信群不停响着,信息不断。
毫不利己,“我们”永远大于“我”
“我报名!”
4月28日,区法院梁凤培情系疫区,率先报名白云抗疫支援队伍。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潸然泪下的请战书,只有一颗为民奉献的热忱之心。
梁凤培到达白云区人和镇高增村封控区后,立马投入紧张的抗疫一线工作。他每天早出晚归,对109栋住宅共826户住户进行入户排查,给封控区内35户居家隔离的居民配送生活用品,逐户张贴核酸采样登记表共1900份,协助医护人员上门给826户共1199人进行核酸检测。
▲梁凤培在核酸检测现场
瘦瘦高高的他,一趟趟地往楼上送粮油蔬菜,一户户地解释现行防疫政策,一声声地暗暗为自己加油打气。
“物资够不够,有困难及时向组织说,组织一定会想办法解决。”“谢谢组织关心,这里一切正常,我什么都不缺。”每次与凤培联系,他总是这样回答。
然而,这是一支临时组织起来的支援队伍,时间紧,任务急,很多东西都来不及准备,个人生活必需品肯定有所缺漏,“嘴硬”的他只是不想为组织增添麻烦,早已将个人需要放在身后。
科学战“疫”,按下疫情防控“加速键”
4月15日,区司法局紧急组建志愿队伍赴白云区支援,曹志明主动请缨,星夜奔赴。为加快摸查和录入进度,曹志明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向社区提出工作改进建议,制作条类清晰的摸查表,设计统计公式,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一名司法工作人员,严谨、细心,已然成为曹志明的习惯。
▲曹志明在核酸检测现场
他主动安排自己到危险系数和工作量最大的黄码通道工作,配合社区顺利完成1000多位黄码人员的核酸检测和后续服务。不仅如此,曹志明在工作中通过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总结经验,主动向临时党支部书记提出核酸检测入场改进建议并得到采纳,确保了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如何更科学、高效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值得我终身学习。”他说。
多边形战士,抗击疫情“岗岗”到位
5月4日,区检察院即将组建抗击疫情预备队前往白云区支援的消息一经传出,20个名额迅速报满,不少同志表明愿意做后备队员,随时等待召令。
▲区检察院支援队伍部分队员合照
在核酸检测岗上,他们负责定点核酸检测协助工作,扫码登记超2000人次,协助医护人员上门为居家隔离的红码人员核酸检测超150户。赵尔文与几位志愿者开展“地毯式搜索”,为流浪人员做核酸检测,确保全员核酸不落一人。
在信息登记岗上,他们挨家挨户上门登记流调人员信息超300户。他们一层层楼地走,一户户地敲门,“手背敲痛了,就换手肘”,一位队员如是说。
在物资配送岗上,他们为隔离人员配送物资上门超100户。他们提着大包小包沉重的物资,行走在炎热炙烤的烈日下,穿梭在倾盆大雨的街巷中。
▲支援队员雨中配送物资
在信访处理岗上,他们负责接听群众电话,为群众解疑答惑,帮助居民解决药物购买及运送、疾病外出就医等特殊情况,共计接待群众超200人次。5月1日,一位中年女士腹部剧烈疼痛,其丈夫焦急万分,陈广兵及现场几位志愿者了解情况后,为其拨打120,耐心安抚二人情绪,解释相关防疫政策,并陪同等待救护车到来。
“我们什么岗位都可以,只要有需要,就能上。”面对繁重的防疫工作,队员们毫不“谦虚”地说。
用青春力量,诠释“硬核”担当
“男子汉大丈夫,这点疼痛算什么。”
黄埔区社会治理工作队队员陈莺此前因带训脚背受伤,伤口发炎,肿得像“猪蹄”一样,知情的队员劝他留下休息,但他摇了摇头,毅然穿上鞋袜,拿起行李,前往白云。
由于穿着严密的防护服,一天工作下来,陈莺脚背的伤口发炎愈加严重,但他似乎忘记了疼痛,绝口不提脚伤,依然“一瘸一拐”地穿梭于小巷楼层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当冲锋在前,有一份热,发一份光。”陈莺说道。
▲左二为陈莺正在进行摸排工作
在爬楼过程中,工作队队员张华才细心发现居民的生活垃圾堆积在门口,天气炎热容易滋生蚊虫,影响生活环境。张华才主动跟街道提议要帮居民把垃圾拿下楼去,得到同意后,便带领队员前往每一户居民的门前把垃圾扔到楼下的垃圾收集点。此举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纷纷点赞。
“我是退伍军人,为人民服务是一辈子的承诺,矢志不忘。”
▲张华才处理居民生活垃圾
黄埔区社会治理工作队本次前往白云区支援的34名队员大部分都是90后、00后,他们青春张扬,又沉稳坚韧,对个人的事,他们“粗心大意”,对群众的事,他们心细如发。
“我们年轻,苦点累点不算什么。”这是他们面对居民的赞扬时,不约而同的回答。
贴好护民“暖宝宝”,不惧风雨暖人心
“老张,那边有辆车打了双闪。”
5月1日,一辆停在路边的出租车引起正在管控区巡逻的两位龙湖街道治安联防队员的注意,车里的一位中年妇女正努力向他们挥手。
队员们走近后发现,车里后座半躺着一位病人。队员仔细询问后得知,因管控区的唯一出入口距离病人居住地太远,病人刚做完手术出院,非常虚弱,下车后很难步行回家。
联防队员立即向指挥部反映情况,并按工作指示,立刻用剪刀和密封胶在附近的水马开辟出一条通道。随后,两位队员轮流背着病人,步行把他送回家中,紧接着又投入到管控区的安全保卫工作。
▲龙湖街道治安联防队员雨中坚守岗位
黄埔政法铁军凝心聚力,号角吹响的方向,永远是他们奔赴的前方……(平安黄埔综合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区司法局、区检察院、区社会治理工作队、联和街道、龙湖街道、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