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开拓奋进正当时。
放眼梅州,开年以来,各地企业鼓足干劲抓订单、拓销路、忙生产,全力冲刺首季开门红。公安民警同样忙碌不停,重拳严打经济犯罪,走访企业问需求,提供贴心防范服务和金融风险预警,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梅州上下正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部署,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改革发展工作的首要位置,誓要以坚实之力夯发展之基,以实干之姿务创新之实。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做支撑,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
聚焦于此,作为“平安之乡”建设主力军,梅州各级公安机关全面深化警企联动协作,聚焦严打经济犯罪警务端口前移,探索长效机制3项举措,不断打出暖企、惠企、护企“组合拳”,持续做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梅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严打经济犯罪,为各类市场主体护航。
交钱订新车,车还未见着,车行却易主了。1月24日,梅州兴宁公安经侦部门成功破获一宗涉案金额达330多万元的合同诈骗案。
经查,从去年6月起,犯罪嫌疑人庄某及2名股东在公司欠债500多万元、收取购车客户200万元挪作他用的状况下,隐瞒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仍和合伙人签订资产重组协议。
与此同时,其在明知自己没有能力履行客户购车合同的情况下,继续和客户签订购车合同、收取客户购车定金,用于填补亏空,以至一直未能履行合同、协议。此案共造成24名购车客户、2名合伙人经济损失合计330多万元。
良好、诚信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面对当前“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经济发展局面,梅州实体经济发展更离不开法治的护航。
去年以来,梅州公安全面了解、搜集涉企经济犯罪线索,对扰乱市场经营秩序、侵害经营者合法权益的非法经营、合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侦破涉企合同诈骗等案件25宗,抓获涉案人员59名,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更加稳定、公平的良好环境。
“在近年发生的各类经济犯罪中,走私犯罪涉案金额较大、影响较为恶劣,不仅破坏正常市场经济秩序,还危害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必须予以重拳打击。”梅州市公安局打私支队政委林豪杰说。
打私民警深入企业冻库开展清查。通讯员张劲夫供图
去年11月20日,梅州公安机关与烟草专卖部门联手查获一宗无证运输烟草专卖品案件,现场查获境外生产假烟141万支,案值181.35万元。将时间轴拉长至2021年全年,全市各级打私部门共查办烟草涉私案108宗,查获卷烟共622.28万支。
声势浩大的打击行动,有力整治了突出的涉私问题,公安经侦、打私、交警、森林公安等警种与烟草专卖、市场监管、海关缉私等部门深化联动协作,通过建立联合打击走私违法犯罪活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聚合打击走私犯罪的力量,运用智慧新缉私手段打团伙、破大案。
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但企业若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同样绝不姑息。
去年5月,蕉岭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该县某针织有限公司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经过大量调查取证,确认企业负责人陈某亮在经营该公司期间,在无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分别向山东、深圳等地的下游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涉案金额约6186万元,涉案税额约1051万元。同年10月,嫌疑人陈某亮被抓获归案。
近年来,梅州公安始终将锋芒对准制售假烟、合同诈骗、非法集资及虚开发票骗税等经济犯罪,并通过制定走私、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形成高压严打经济犯罪的社会共治合力。
在此基础上,不断加码追赃追逃,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延伸为“我为企业办实事”。去年11月26日,在兴宁公安经侦部门的强大追逃攻势下,涉嫌贷款诈骗犯罪的在逃人员刘某主动到兴宁市公安局投案自首,对其利用虚假公积金流水等材料向银行贷款30万元的事实供认不讳。
警务端口前移
开通涉企案“绿色通道”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春节后,随着辖区企业的逐步开工生产,梅州市公安局高新区支队也开始忙碌起来。
“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企业和在建工地多,住宅小区、商业配套、流动人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辖区治安压力和管理难度。”高新区支队副支队长温强说。
据其介绍,为了及时、有效了解园区治安状况,高新区支队充分用好“警企联络群”平台,由支队民警与园区企业挂点对接,在企业的宣传栏上展示该挂点警员的信息和主要职责等。企业如遇到盗窃、电信诈骗等情况,可在“警企联络群”第一时间联系民警寻求帮助,民警亦可通过该群定向开展政策宣传、预警提示。
“高新区支队搭建了一个高效的警企沟通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和联动渠道,让我们感受到更贴心和平安的营商环境。”园区万宝电器有限公司安全负责人叶飞鸿说。
挂点联系企业的“警企联络群”,只是梅州公安为护航企业经济发展开通的其中一个绿色便捷通道。去年以来,梅州市公安局指定专人专班负责受理企业报案,规范受立案工作秩序,对符合受立案条件的,积极协助企业完善报案材料,尽快进入受理程序,提升对侵害企业利益经济犯罪的打击效率。
主动服务,警务前移。
梅州公安牵头在梅保险、证券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各支柱产业重点公司,在以上这些经济、金融风险较大的企业设立“警企联络员”,定期采集整理企业金融经济数据信息,研判推送经营风险预警信息,通过发送风险告知书、联系企业联络人等形式,促使存在风险企业解决问题。
目前,梅州市公安局已和市金融局、市税务局、市烟草专卖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就提升企业预防经济犯罪和金融风险抵御能力形成初步合作框架。
在提升涉企服务质量的同时,梅州公安还强化“警检企”三方联动,压减涉企“挂案”增量,护航企业“轻装”前行。
“所谓‘挂案’,是指一些案件在办理过程中,既不了结又不向前推进,出现‘疑案从挂’的现象。”梅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教导员古晓平说,这些“挂案”如绑在企业身上的绳索,阻碍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企业界人士反映强烈。
对此,梅州公安机关联合检察机关以推进涉民营企业“挂案”清理等规范执法专项行动为抓手,定期开展会商,就化解进展情况进行相互通报,推动存量清理,最大限度帮助民营企业“松绑”“减负”,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2021年以来,梅州市各级经侦部门共清理涉企“挂案”13宗。
值得一提的是,对涉企案件的涉案资金资产冻结清理整治工作,梅州市公安局全面开展涉案财物专项清理处置,探索建立“阳光冻结”制度,组织对已冻结涉案银行账号开展排查清理,严格依法解冻无关账号,建立规范的申诉核查机制,倒逼资金冻结依法规范、精准公正、高效廉洁。
探索常治长效
打造“我为企业办实事”品牌
“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是严重扰乱证券、期货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1月7日,梅州市公安局经侦民警来到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送法上门授课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操纵股市、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等犯罪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就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
聚焦常治长效,经侦支队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延伸为“我为企业办实事”,不断夯实宣传阵地,联合职能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开展进企业等“七进”活动,通过走访座谈、授课培训、法律宣讲、案例剖析、防范指引等措施,提高企业高管守法经营意识,帮助企业健全内部防范制度,不断提升抵御当前疫情背景下的金融经济风险防范能力。
当前,铜箔、电声、水泥等产业已经成为梅州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立足于此,梅州市公安局经侦部门不断探索,建立经济预警工作机制,构建实时预警的“经侦大脑”,成为经济运行监测的“晴雨表”。
“我们通过加强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沟通对接,为全方位打防经济犯罪、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大数据支撑。”梅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张新权介绍,通过采集数据、建立模型、分析研判,形成经济犯罪形势分析、行业风险评估报告,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参考,可实现对经济、金融风险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
目前,经侦支队已组建2个课题组深入调研梅州铜箔、电声等主要产业,先后向对象企业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通报预警信息2篇和风险提示3次。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前期合作经验和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联络对接全市电声、林木、水泥、陶瓷、红木等主要产业的30家重点企业,以及保险、证券等20家公司和10家上市公司,商讨金融风险预警信息交换机制和双向联络员机制的搭建工作。”梅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曾勇丰说。
“公安经侦部门及时把我们所处行业、所在区域和产业上下游领域的风险隐患推送给我们,让我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防范未然,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这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营商环境好不好,需要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强化打防并举、探索监测预警的同时,梅州公安机关以“梅州服务,天天进步”为宗旨,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梅州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目前,我们已在全市范围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企业公章和发票专用章,并采取轮流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方式,现场提供刻章服务,提升办事效率。”梅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钟剑平说。
旅馆等行业场所备案实现即到即办,地市级保安服务公司和保安培训单位设立许可办理审核时间缩短到10个工作日……通过简环节、减时间、降成本等系列举措,越来越多群众和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从“N个部门跑N趟”到“只跑一次”甚至“一次不跑”等改变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数说
2022年1月,梅州公安经侦部门以“梅安2022”专项行动为契机,发起了打击经济犯罪、护航企业健康发展的“春季攻势”,截至目前已破获涉企合同诈骗、非国家人员受贿、非法经营、虚假广告等经济犯罪案件12宗,同比去年同期上升20%,涉案金额达620多万元,同比去年同期上升84.2%.
2021年,梅州打私部门以“海啸2021”专项行动为主线,重拳打击各类涉私违法犯罪活动,全年共立案侦破走私类刑事案件55宗,同比上升77.4%;抓捕犯罪嫌疑人81人,同比上升68.7%.
2021年,梅州公安机关共侦破冻品涉走私刑事案件2宗,逮捕犯罪嫌疑人4人;侦破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涉走私刑事案件21宗,逮捕犯罪嫌疑人23人;侦破烟草涉走私刑事案件14宗,逮捕犯罪嫌疑人22人;海关缉私部门共立刑事案件3宗,案值1259.29万元,涉税额206.24万元。
聚焦
民警用心民工安“薪”
2021年梅州警方帮助476名农民工追回欠薪1330.3万元
“谢谢你们,一直记挂着我们的事,帮我们追回了被拖欠的血汗钱。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农民工向你们说声谢谢……”近日,梅江警方千里奔赴广西,抓获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嫌疑人张某伦,为17名工人追回欠薪10万元。
办案民警介绍,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张某伦承包了梅江区一处建筑工地非主体“批灰墙”劳动工程,前后聘请了17名工人进行施工,但张某伦将工程款挪作他用,致使未能按期支付工人劳动报酬。
2021年8月下旬,迫于警方压力,张某伦主动投案。公安机关对其依法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并责令其筹措资金,尽快付清工人的工资。
然而,张某伦在取保候审期间,非但没有支付拖欠的工资,且对办案民警的电话和信息置若罔闻,不予回应,在两次传讯中,均无正当理由未到案。
2021年12月,经梅江区检察院批准,梅江警方依法对其执行逮捕,并将其列为网上在逃人员。
工人们的工资迟迟未追回,始终牵动着办案民警的心。
在智慧新警务平台的支撑下,今年1月20日,办案民警发现张某伦在广西的藏匿地点后,迅速驱车800多公里前往,在当地警方的支持下成功将其抓获。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公安机关依程序追回工人工资10万元,并为工人们提供人性化服务,联合银行开通“绿色通道”,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把工资悉数发还给工人们。
“近年来,受国内外复杂严峻环境和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部分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劳动关系问题凸显,职工收入有所下降,减薪、欠薪问题时有发生。”梅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古文津说,此外,由于建筑企业工程层层转包,管理存在漏洞,工程款结算纠纷、拖欠工人工资等问题突出,且拖欠数额大,涉及范围广。
治理欠薪,事关广大民工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梅州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对此,梅州市公安机关迅速制定下发了《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恶意欠薪违法犯罪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成立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并会同人社、住建等职能部门,突出关口前移、事前防范,加大欠薪纠纷涉稳隐患排查化解力度,持续保持对恶意欠薪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
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公安机关共受理人社部门移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9宗,立案9宗,破案9宗,刑拘8人,逮捕2人,取保候审5人,涉案金额1330.3万元,帮助476名农民工追回全部拖欠工资款。
(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