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稳则全局稳,更加完善的社会治理,一直是群众的共同期盼。综观惠州城乡,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网格员走家串户,协调矛盾纠纷:“法制副主任”深入村居,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公安民警坚守一线,保一方平安……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惠州近年来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如今,惠州正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全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鼓励创新营造“全域共治”新格局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惠州,是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目标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惠州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一盘棋”统筹推动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
为构建“大平安”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惠州成立由市委主要负责人挂帅、40多个职能部门参与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市委平安办和9个专项组,强化组织保障。随着各级综治成员单位参与综治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这些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明显增强,打好了“组合拳”,唱好了“大合唱”,进一步增强了工作合力。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多元善治格局,有效激活基层的“末梢神经”是关键。2013年以来,惠州坚持以创新社会治理为导向,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为突破口,以开展惠州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创新十大项目征选活动为抓手,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和智治支撑“五治”的重要作用。惠州各级各部门大胆创新创造、走好群众路线,汇聚民心民智民力,探索出符合惠州实际、具有惠州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路子,营造“全域共治”新格局。
当前,2022年惠州市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十大项目征选活动已经启动,30个候选项目进入复审阶段。作为一项激活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活力的重要举措,新一批惠州社会治理品牌将从中产生。
结对共建为“一村(居)一警”提档升级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每名党员民警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惠州公安坚持以党建引领,全面实施“一村(居)一警”警务工作机制,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
日前,惠州市公安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召开全市公安机关“一村(居)一警”提档升级推进会。根据部署,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党组织与重大项目、工业园区、临深临莞区域派出所、重点村(居)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将机关党建工作推进到基层一线,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一村(居)一警”提档升级,实现基层社会治安水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有力提升,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创造更加平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开展结对共建工作以来,惠州公安依托“村警+”触角,对村(居)老党员、老干部、困难家庭等群体进行走访,全面熟悉和掌握本村(居)人口状况及地理信息。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协调推动解决,并及时收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违法犯罪线索,协同配合专业力量打击违法犯罪。为加强安全防范,惠州公安丰富和拓展“村警+”队伍力量,加强群治队伍建设、最小应急单元组建及培训,指导开展邻里守望活动,提升先期应急处突能力水平。其间,不少重点村(居)交通安全隐患也得到及时治理。
凝聚合力“小网格”撬动社会“大治理”
“村里常住人口有多少?”“村里在基层治理上主要遇到的问题有哪些?”……近日,大亚湾西区街道樟浦村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来到村委会,与村干部进行详细交流,了解当前农村主要矛盾纠纷和普法需求。这一幕是大亚湾法院强化源头治理,凝聚矛盾化解“合力”的工作场景。
今年以来,大亚湾法院以“和美网格”治理为抓手,组建由2名院庭领导挂点,1名法官+2名调解员驻点的网格队伍,下沉到西区街道各村(社区),织密基层社会治理网络,释放网格大能量,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格”,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社会治理,细节之处见真功夫。“网格化”也已成为惠州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词。
近年来,惠州坚持“抓大不放小”,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建立市级统筹协调、县区组织实施、镇街强基固本、村居群防群治、基础网格精细管理的五级负责制,整合重构基层综合网格8000多个,不断促进网格治理向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目前,市级综治中心已完成立项,正在建设中,计划于近期完成建设。届时,惠州将围绕指挥中枢形成市、县(区)、镇(街)、村(社)四级综治中心联动一体化运行的良好格局,全面推进现代化指挥、前瞻化研判、扁平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实体化运行、信息化支撑“六化融合”。
■声音
惠州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周巍: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市域治理
在惠州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周巍看来,近年惠州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一些理念和做法,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和“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就是很好的佐证。
然而,对比国内一流城市地区、对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惠州在社会治理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惠州社会新老问题的交织叠加考验惠州基层治理源头化解矛盾的能力,疫情防控考验惠州基层治理的危机处理能力,惠州城乡地区发展差距较大考验惠州基层治理的统筹协调能力。”周巍表示,当前惠州主要面临社会治理理念有待推广、社会治理顶层设计有待完善、社会治理技术手段急需现代化、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有待引导及社会治理的乡土文化底色有待加强几个问题。为此,惠州要进一步转变治理理念,加强社会治理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市域治理,以全周期管理为理念实现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
■观察眼
全民参与
助力社会治理升级
近年来,惠州努力构建多元主体群策群力的社会治理体系,激活群众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助力市域社会治理提档升级。从在全国、全省推广的“四民主工作法”,到“六和”“六美”和美网格共商、“两规三联一法”等,适宜惠州本土的创新做法成效显然。
尽管上述举措取得一定成绩,但总结梳理,仍能发现其只是调动了个别特定群体的积极性,包括受益者在内的大多数人却因为没有参与其中,无法体会到每一个社会个体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要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首先还是要畅通渠道,广纳群言,知道了各阶层群众最直接的“痛点”“难点”,方能动员他们一起参与,合力解决。此外,政府部门还需进一步创新自治机制,积极推动公共治理模式由管理向引导和服务转变。一方面,发挥本地居民的主体性,激发他们参与本地治理的热情和信心。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让群众知道如何参与、怎样参与,进一步明晰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职责范围,让广大群众从原本社区治理模式中的“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