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治安很好,还有‘和家工作室’的加持,小区的内部矛盾基本都能快速妥善解决,住在这里倍感安全、幸福。”生活在廉江市冠利社区的黄文敏女士每晚都跟邻居组团跳广场舞,日子和乐安宁。
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湛江市廉江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以冠利社区“和家工作室”为试点,建立由小区业主、物业、社区网格员等多方参与的联合党支部,开展创建“红色物业”“党员示范户”等活动,引导三方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共同研究协调解决小区各类矛盾纠纷,是湛江市基层治理的有效尝试。
2020年初,湛江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确立市级强统筹、区县强主战、基层强固本的思路,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创新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方式,持续完善市域社会治理架构,不断提升治理聚合力、驱动力和治理效力,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和安全感。
今年1月6至7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政治引领”试点创新第一届研讨会在厦门召开,湛江市“发挥政治引领作用”3个创新项目在全国研讨会交流推广。3个创新项目分别为:一是坚持党建引领“1+4+5”模式,即一个机制统领、四条路径推进、五个方面发力,项目化推进社会矛盾综合治理;二是立足基层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市、县、镇、村四级党组织作用,着力打造权责明晰、高效联通、上下贯通的社会治理体系;三是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和基层综合治理相结合,引导群众和社会各界增强政治向心力,充分支持和参与社会治理实践,促进社风优化民风淳化。
举措有张力
“1+4+5”模式统筹推进社会矛盾有效化解
近年来,湛江市坚持党建引领“1+4+5”模式,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突破口,着力高标准、高质量项目化推进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据统计,湛江市基层综治中心每年统筹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化解率达99.8%,数量共12万余起。今年来,全市各类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9.4%,立案宗数同比下降20.2%,降幅居全省首位。
“因为赔偿金的问题,我们一直争执不下,半年来跑了好几个部门都协调不了。6月初我们来到这里,相关部门详细解答了我们的疑惑,充分考虑到我们的诉求,仅一个月就得到了有效处理!”在湛江雷州矛调中心审判庭门口,冯女士感慨地说。
去年中旬,雷州市纵深推进资源聚合和服务融合,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市域特点、雷州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中心、土地调处中心和综治中心,“三个中心”同步开展矛盾化解工作,积极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让人民群众办事、解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现在的工作人员可有耐心了,服务态度很好,不像以前推你去这个单位那个部门的,以后有事就进综治中心这一家就可以了。”黄女士12点37分从综治中心走出来。
遂溪县以各级综治中心为平台,以防范化解各类社会风险源为着力点,以统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总结“接、结、解、诫”四字诀,取信于民,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服务水平。
基层治理是篇大文章,创新方式、激发活力、提升能力是完善和创新机制体制建设的重要因素。各县(市、区)不断攻坚克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项目化打造亮点,聚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
服务沉下去
“五治”同行带动群众支持参与基层治理
“周末有空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孩子过来这个公园玩一下,看看雕刻在石头上的法律知识,还有这些历史文化,希望孩子能够受到环境熏陶,做个爱国守法的人。”家住附近小区的林女士对吴川法治文化公园赞不绝口,自从附近多了这些法治文化宣传设施之后,小区的治安环境都好了很多。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途径推动道德理念和法治观念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尊法守法是湛江提升德治与法治的重要方式。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湛江实践,推进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和基层综合治理相结合,创新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方式,推动“五治”成为湛江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不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动力、能力和活力,这是目前湛江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积极尝试。
创新基层群众协商议事形式,搭建便捷的议事平台,推广“村民代表话事”机制,让村民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加快打造“红色物业”,在住宅小区建立由业主、物业、社区网格员等多方参与的联合党支部,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楼栋、每户家庭,把各种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一直以来,湛江始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比起以前,那可是好太多啦!以前晚上都没什么人出门,现在晚上各个小区公园里到处都是健身娱乐的人。”遂溪许屋村村民许先生说道。
记者问及基层治理的成效,群众的切身感受最有说服力,群众的评价真正发至内心:“服务快递”送货到家,让群众感受到关怀贴心;干部进村入户问“意见”;群众所求所盼政府及时跟进处理。干群关系在升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便是湛江市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交出的最好答卷。
效能提起来
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凝聚“基层力”
2021年,湛江市委平安办、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联合制定《湛江市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推进综合网格和社会治理各类资源的深度融合,构建全域覆盖、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精准到位、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服务网格体系。
目前,市、县、镇、村四级建立2075个综治中心,划分综治网格9108个,在网格建立党小组或临时党支部,配备党建指导员和综治网格员。推行“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制度,31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13000多名在职党员到辖区所在社区报到,充实基层治理力量。在各社区和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推行区域化党建工作,由乡镇(街道)分管党群的副书记、组织委员负责协调,各村(社区)党组织通过整合区域内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等党建资源,以党建联席会议为载体,通过协商互动的方式,实现区域内的社会治理工作同规划、同研究、同部署。
受今年第3号台风“暹芭”影响,湛江市迎来局地大雨或暴雨,各地党员干群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迅速投入防台防汛中,努力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早在7月1日收到天气预报时,遂溪县黄略镇平石村就开始着手准备防台风工作,根据上级部门要求,迅速组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26人成立临时党支部参与防汛防风工作。据黄略镇平石村委会临时党支部书记吴国军介绍,平石村委会下辖11条自然村,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全区有1360多户人家。党支部26位成员分为4组,每组5-6位成员,分别管理340多户,责任区域划分清晰。
关键时刻,各单位党员干部、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组成临时党支部冲锋一线,这是湛江市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充分支持和参与社会治理实践,是基层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高效运行网格化管理体系,切实解决社会问题的突出表现。
自去年来,湛江对已摘帽的176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回访”检查,开展“逐村观摩、擂台比武”活动。截至目前,湛江市收到的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信访件同比下降近60%.推进党建、综治、服务“三网融合”,建立“一周一结”社情民意网格联络员机制,每周由9千余名网格员捕捉报送风险“弱信号”,分类定级预警处置隐患。联合海口、茂名等周边地区,聚焦矛盾纠纷的化解,创新边界党建,实现治安联防、风险联控、矛盾联调。
湛江市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实践中,始终把政治引领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着力做强镇街、做优社区、做实网格,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