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良社区一角,老人们在树下休憩乘凉。
无物业小区多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居民流动性大、缺乏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等问题,因此往往给社区管理带来较大难题。
近年来,茂名市电白区水东街道忠良社区党委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卫生城市为契机,聚焦老旧小区“痛点”,以党建赋能探索治理新路子。“红色小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1245+N”“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群众集结”……各项机制深度融合和常态化运转,壮大了基层治理力量,也促成了忠良社区无物业小区华丽“变身”,助推创文巩卫工作提质增效。
“红色小区”示范带头
海港花园小区,是忠良街道颇有名头的“红色小区”。究其原因,是该小区在社区党委引领下,不仅把党支部建立在小区内,还坚持党建赋能,强化示范带头效应,将党支部深入融入到社区管理。
在“红色小区”治理模式下,由党支部书记担总管家服务角色,推选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党员业主牵头,动员广大党员、包联单位、志愿者、网格员、热心居民等深研无物业小区,常态化开展创文巩卫工作,保持小区环境整洁。这种“以一带十、以十传百”的热烈场景,营造出创文巩卫人人齐参与的良好氛围,带动更多居民自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
以海港花园小区作为创文巩卫先行示范点,忠良社区正引导辖区内其余18个无物业小区借鉴“红色小区”经验对小区管理进行优化升级,提高治理水平。
“自理”小区接力造血
忠良社区将创文巩卫攻坚与社会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枫桥经验”为引领,对构建无物业小区居民参与、协商自治的长效机制进行不断探索。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机制是其中的关键。忠良社区凝聚包联单位、律师、民警、社工、志愿者等250多人形成六支强劲有力的服务队伍,每周三通过驻点、寻访、电话沟通等方式,为小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如今小区内98%以上的矛盾纠纷都能化解在组团服务中。
在组团式服务的基础上,忠良社区创新推广“1245+N”的“忠良模式”,以进一步破解无物业小区治理难题。其中,“接龙式”服务模式获得居民颇多好评。
所谓“接龙”,是指居民在得到服务团队帮助后,主动加入服务队伍中,并为下一个居民提供帮助。服务团队力量在接力中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热心群众100余人加入,自主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小区治理等,不断强化小区的自我“造血”能力。
“失管”小区聚合效能
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是推进社区现代化和精细化治理的难点和盲区。
针对无物业小区无人治理的“失管”问题,忠良社区把“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群众集结”融入小区治理中,并以政府单位牵头、网格员执行、社区监督等途径聚合效能,解决服务不到位、治安不保障、经费不充足的物业管理三大难题。
此前,在政府支持及包联单位、所属单位等支持资金助力下,忠良社区辖区内19个无物业小区进行了黑底、美化、绿化等优化提升。在此基础上,多个小区网格员带头将小区闲置空间有序规划为停车位150余个,进行收费管理,将收取的费用聘请门卫、保洁员等,一举三得解决无物业小区治安、保洁、车辆停放问题。此外,部分小区居民筹资对停车房、烂尾楼层、排污系统等公共设施进行维护维修32起,形成“小区治理我出力、小区发展我受益”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