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门恩平法院柔性化解了一起涉侨民事纠纷,原被告兄妹四人从小一起长大,不料因一套房屋引发家事纷争,把兄长告上了法庭,经法官多次耐心调解,最终四兄妹冰释前嫌。
家和万事兴,家固天下稳。面对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新形势和新要求,恩平法院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延伸审判职能,完善工作机制,努力从“心”出发,用“情”办案,用司法温情守护万家灯火。
一套房屋 引发兄妹家事纷争
恩平老张家有兄妹四人,分别是三个哥哥,一个妹妹。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能让父母在老家安享晚年,老二、老三及妹妹老四共同出资在当地购买土地建了一套房子,由于老大参加工作较晚,手上流动资金不多,所以当时没有参与出资,但其余三兄妹没有计较太多,在房屋建成后,将该房屋登记为四兄妹共有。
不久后,老二、老三、老四陆续到海外谋生,只剩下老大留在国内照顾年迈的父母。父母离世后,老大凭借便利条件接管了房屋,在未征得其他三人同意的前提下就擅自将房屋对外出租。三人知道后虽极力反对,但他们远在海外,而且老大对他们的意见一直不予理睬,多次沟通均以失败告终。于是,他们决定把老大告上法庭。
关系僵化 内外协调寻求破局
承办法官吴丽冰接到案子后,借助“邑侨通”涉侨法律服务小程序,与原告三人取得了联系。
“即使建房时大哥没有出钱,我们还是愿意写上他的名字,只是他后来瞒着我们把房子出租,而且拒绝沟通的态度让我们都寒了心。”老二叹气。
“我们四人的感情向来很好,自从父母过世后,一切都变了。”老四认为,老大照顾父母不够尽职,每次从视频上看,父母衣服脏了没有及时更换,而且频繁生病。
为了一探究竟,吴丽冰决定到争议房屋去看一看。
知道法官会今天过来,老大早早等在门外。房屋位于恩城街道,看上去已有些年头了。一楼现出租给他人经营服装生意,二楼客厅的陈设还是两位老人生前居住的模样,很久没有住人,墙上挂着全家福,干净而明亮。
在被问起与弟弟妹妹的矛盾时,老大目光闪烁,他表示,其实自己心里是有些怨念的,“这么多年都是我在照顾父母,弟妹出国后几乎就撒手不管了,还老埋怨。”
对簿公堂 诉调对接再续亲情
“这个案子归根结底还是家事,家事类案件宜解不宜结。”吴丽冰深知,兄弟姐妹之间的纠纷,除了金钱纠葛外还有不少情感上的牵挂,若一判了之,恐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加深亲人间的隔阂,产生更多的矛盾。
得知原告三人近期会回国,吴丽冰随即安排了开庭。
“都是房屋共有人,我们仨还是实际出资人,你私自将房屋出租不说,我们一分钱租金都没收到过,这公平吗?”
“那爸妈生病,我一个人忙前忙后的时候你们又在哪儿?”
法庭上,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如果你们的父母还健在,看到你们因为这些事闹到法院,肯定会很难过。”法官的话让双方冷静下来。眼见现场得到控制,吴丽冰便顺水推舟调解了起来。
“清官难断家务事,让我写个判决书并不难,但家人相处要讲究‘情’和‘理’,不管最后怎么判,都会伤了一家人的心,裂缝出现了,就再也修补不了。”吴丽冰说。
老三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我们三个在外打拼这么多年,确实忽略了大哥的压力和感受。”
“大哥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把租金分一分,再看看房子该怎么处理。”老大也主动松了口。
在吴丽冰的耐心引导下,双方终于敞开心扉,放下芥蒂,同意调解。兄妹四人协商,房屋归老二所有,并由老二向老大、老三、老四分别支付相应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