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珠海城乡融合日渐提速、产业体量迅速扩大,基层社会治理压力不小。为了从源头上为基层社会治理“减压”,让群众安居乐业,近年来,珠海积极推进“枫桥经验”与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融合,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全覆盖、全方位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模式,有效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切实提升网格治理实效,不断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增效。
下一步,珠海如何持续深化“1+6+N”工作体系建设,以小网格助力基层“大治理”?又应如何充分发挥网格前沿阵地的作用,促使各种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在珠海市委政法委的组织下,多名社会治理民情观察员给出了建议。
截至今年6月,珠海共配备1840多名专兼职网格员。
党建引领
推动“治理力”下沉
在珠海的西南端,南水镇既有密集的工业园区,也有着依山傍海的分散村居,具有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等特点,基层社会治理面临不少挑战。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探索实践,南水镇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成功创建“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镇”。
这是珠海通过推进网格治理精细化,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生动实践。
综合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第一道防线”。而设立网格党组织,推动各镇街(园区)治理力量下沉,则是综合网格建设的重要一环。多名观察员认为,把党建力量和资源下沉,解决有限的治理资源与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是珠海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一招。
“政府应对基层社会治理实施顶层设计,全市‘一盘棋’综合考量,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各级党组织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观察员林祖劭建议,要持续推动符合条件的综合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不断完善“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组织体系,落实各级责任,夯实精细治理基础,赋能社区党组织向最末梢聚能。
观察员龙舒表示认同,她提出,要重点凝聚在职在编党员、志愿者队伍、企业主、有责任心的热心群众等各方力量,与网格员、楼长组成网格管理队伍,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网格员是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一线人员,承担着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繁重任务。“网格化服务管理,关键在人。”观察员禹华超认为,要强化网格员队伍建设,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拓宽基层人才来源,完善网格队伍培养机制,优化网格队伍结构,健全科学考核体系,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通、服务到位的网格员队伍,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基层治理不能单靠政府部门单打独斗,各方参与才能形成合力。”观察员丁焕松补充,综合网格要充分发挥好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党员志愿者、“五老”和群众威望高的居民骨干等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担任网格志愿者,特别是发挥快递骑手、网约司机、网络配送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优势,将其发展成为“流动网格员”,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观察员李丽则就网格员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更详细的建议,认为可以优化考核模式,建立分级分类考核和量化考核并行的监督考核体系,完善群众评议和组织评议、街道评议和职能评议相结合办法,健全网格员退出机制,确保网格员队伍整体素质过硬。
效能提升
筑牢治理“硬底座”
在珠海斗门区白藤街道,群兴社区网格员胡晓太走街串巷,开展每周一次的“网格走亲”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
这是珠海市以网格聚力多元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年6月,珠海共配备1840多名专兼职网格员,每个社区网格至少配备1名。
无规矩不成方圆。多名观察员认为,要想让网格管理发挥最大效能,必须严格把控网格事项准入,规范网格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为基层工作人员减负。
“要强化网格员工作效能,就要进一步明确网格事项准入清单,让网格员有时间、有精力聚焦主责主业,沉网入格开展走访。”观察员李丽说。
观察员丁焕松表示认同,网格不是“万能筐”,不是什么任务都能往里装。他提出,要严格落实《珠海市综合网格入格事项审查制度》,避免给基层带来负担,确需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事项的,要按照“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的要求,明确授权内容、权限、时限和拨付的经费。同时,全面实行清单管理,规范综合网格巡查、问题上报、任务指派、处理反馈等相关工作流程,制定网格员工作指引,明确网格员工作边界,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络制度,形成闭环管理处置机制。
除了事项准入外,观察员禹华超认为,要优化网格设置,根据各社区地理区位、发展态势等实际情况,结合社区人口密度、服务管理要素等差异,对现有综合网格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重点解决部分综合网格边界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确保全覆盖、无盲区,全面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微细胞”,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更好适应当前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需求。
网格工作效能不断提升的背后,除了基层干事的努力和心血,更少不了“智慧大脑”的助力。
观察员林祖劭认为,要强化科技投入,通过配置硬件设备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互联网+”云平台数据库,提高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智慧物业、智慧养老、平安社区等智慧化功能,让社区治理更细致、服务群众更便捷、小区安防更完善、数字生活更全面。
“可以借力大数据推动综合网格管理创新,构建‘发现问题、智慧分拨、处置督办、研判预警、协调联运’的全流程网格化、数字化、智能化工作模式。”观察员龙舒补充道。
服务升级
实现诉求“一站式”受理
过去,群众遇上矛盾纠纷烦心事,往往要跑好几个部门,甚至“摸不着门”,因此打造更精细、多元、科学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服务模式十分必要。多名观察员提出,基层社会治理要实现精细化、现代化,必须打造更多元的“一站式”服务。
“这需要形成服务闭环,构建起基层治理联动协调机制。”观察员龙舒提出,可按照“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处理闭环,构建“上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联动协调机制,编织管理服务“一张网”,覆盖群众的大事小情,将各项便民服务送到居民身边,进一步促进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在观察员禹华超看来,要依托网格社会治理“微单元”,不断优化网格化管理服务,应该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让昔日网格管理“单打独斗”变为“集团作战”,推动群众诉求源头治理和民生服务精准供给,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最大限度地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让基层治理有温度更有力度。
“坚持靠前指挥,要实施网格扁平化管理。”观察员林祖劭补充,可以在社区成立义工站、议事厅、恳谈会等平台,组织熟悉调解流程、亲和力强的热心人士担任网格员,社区公开公布网格员信息、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等,把贴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随时随地看得见、找得到,实现“群众大事小情网格议、矛盾纠纷网格调、暖心服务网格办”,创新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林祖劭还提出,要编好治理大网络,全面采集基础信息,选好网格责任人,详细掌握网格内人、物、事、组织等情况,发挥网格员“知底数、明事理”优势,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谐氛围,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