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见方寸,一茶现万千。在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一股清新的“茶香”正悄然弥漫,不仅滋养了居民心田,更成为连接党群、化解矛盾、共筑和谐的重要纽带。近年来,玉塘街道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了“邻里茶室”议事平台、“玉见邻”解忧小站等一批基层治理新载体,以茶为媒,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玉塘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
楼栋长茶话会各方代表共议社区发展
居民积极参与议事活动
玉塘街道的“邻里茶室”
茶香里搭平台:
唱响居民自治“多重奏”
走进玉塘街道各个社区,一间间温馨雅致的“邻里茶室”映入眼帘。这些茶室或设在小区公配物业内,或依托社区文化资源而建,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更成为了社区治理的重要阵地。
据悉,玉塘街道党工委立足辖区实际,结合“两社三中心”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了14个各具特色的“邻里茶室”。其中,玉塘社区针对小区居民文体活动需求高的特点,在润曦府建成了集“达尔文4点半学堂、儿童游乐区、乒乓球场、康乐区域、活力乐园”等全年龄层服务于一体的“邻里茶室”,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玉律社区则立足曾子文化等资源,打造了以文润心的“邻里茶室”,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相结合,让居民在品味茶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茶室旁的“邻里话匣”里也藏着居民们的“悄悄话”。为更好地收集民意、化解矛盾,玉塘街道在居民集中的楼栋、物业办公区域设置“邻里话匣”,提供微心愿及纸质信件投递服务,居民们可以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心声和诉求,社区工作人员则会定期收集、及时回复。通过“邻里话匣”,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矛盾纠纷也能在萌芽状态得到及时化解。
除“邻里茶室”外,玉塘街道还揭牌启用了首批5处“玉见邻”解忧小站,推动基层治理迈向“共建共享、邻里共治”的新阶段。走进田寮社区解忧小站,温馨的议事空间里茶香四溢。这里既是“楼栋服务前台”,也是居民的“解忧杂货铺”。小站创新融合“茶叙议事+矛盾调解+邻里社交”等功能,以“围炉话家常”的轻松氛围,将楼栋事务、邻里纠纷化作茶杯里的“家常话”。居民们围坐在一起,从停车难题到环境卫生,从邻里摩擦到政策咨询,问题在茶香中“浮出水面”,也在共商共议中“烟消云散”。
茶香里解矛盾:
打通基层治理“微循环”
“邻里茶室”不仅是休闲的场所,更是议事的平台。玉塘社区“邻里茶室”里互动频频,居民王先生提议将“长圳学校临时停靠站”更名为“光侨雅苑站”,以便居民出行和购物,由此引发了长圳、玉塘两社区居民的热议,他们围绕站名、路线及发车时间等展开积极讨论,智慧的火花在茶香中碰撞,最终促进了公交路线的优化。
据了解,玉塘街道制定了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代表、楼栋长、党员及居民代表等多方参与的议事规则,并梳理形成电动车停放、流动摊贩、交通劝导、环境卫生、垃圾分类、文明养犬、心理辅导、科普教育、一老一小、幸福家庭“十件关键小事”,让居民关心关注的大小事在茶室里“议”、茶室里“定”、茶室里“解”。在这里,各方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商讨解决社区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议事“茶话会”,居民们逐渐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社区治理的活力也被充分激发出来。
长圳社区“科学一‘夏’”子女夏令营暑期班正是在“茶余饭后”间应运而生。居民们多次提及暑期双职工家庭“带娃难”问题,社区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在暑假期间开办公益培训班,累计开展互动实验、科技竞赛等活动28场次,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丰富多彩,也让家长们的“烦心事”迎刃而解。截至目前,玉塘街道累计召开“茶话会”90余场次,收集意见277个,解决群众大小问题1274个。
议事“茶话会”机制有效破解了居民参与自治不足的问题。通过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玉塘街道将工作重心从直接解决各类问题转向建立居民自治机制上来,逐步建立起一个“我议事、我决策、我建设、我受益”的良性社区治理生态。这种议事共同体在处理基层矛盾纠纷上显现出强大的治理效能。比如,辖区一小区两住户因儿童跑动噪音问题产生矛盾,矛盾僵持三年协商未果,传统调解手段均未能奏效。对此,社区引导住户双方主动到“邻里茶室”寻求办法,最终通过协商让双方握手言和,实现“化解一个矛盾、温暖两个家庭、带动一片社区”的治理效果。
茶香里聚人心:
织就社区发展“幸福网”
人心齐,泰山移。基层治理离不开人的参与。在玉塘街道的号召及“茶文化”的浸润下,辖区657名党员业主、物业管理人员、网格员及志愿者等力量,组成“一米物业”服务队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89场次;教师、医护等社区“能人”踊跃加入社区“合伙人”计划,组成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等8支能人队伍,累计开展健康义诊、女性瑜伽等特色活动254场次;街道1433名党员干部也相继到“邻里茶室”报到,以“把门敞开、把茶泡开、把话说开、心结解开”的方式,化解群众矛盾203宗……一支精准化、立体化、专业化的服务队伍,正在为社区治理注入强大能量。
在强有力的共建黏性下,居民自治热情更加高涨、社区服务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亲邻友邻睦邻的氛围更加浓厚、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大家一起在茶室里把矛盾“唠”没,在茶香中把情谊“唠”热,邻里间心更齐了、情更浓了,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可感可及。由居民共建的“圳彩园共建花园”在“深圳共建花园遛遛游园会”活动中获得“低碳花园”和“潜力花园”的称号;2024年,玉塘街道民生诉求服务综合评价指标得分在全区街道中排名第二,这正是居民自治成果的生动体现。
从茶香氤氲的议事空间到高效联动的调解网络,从邻里互助的温暖场景到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载体,玉塘街道的“邻里茶室”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家门口”,让矛盾纠纷有了“解铃人”,社区服务有了“落脚点”,居民心声有了“回音壁”,一幅“社区和美、邻里相亲”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们希望用一杯茶的温度,激活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玉塘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融入“茶文化”内涵,进一步完善“邻里茶室”的功能和服务体系,加强与居民的互动和沟通,并引入更多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切实以“小茶室”撬动“大治理”,让居民的获得感更足、归属感更强、幸福感更可持续,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玉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