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代办、流动‘摆摊’、上门服务……”走进湛江市徐闻县徐城街道华建社区,社区工作者每日都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服务清单,抓好每一件民生实事落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近些年来,徐城街道华建社区立足居民群众需求,以党群服务中心赋能提质行动为抓手,发挥社区“大党委”作用,凝聚党建共建合力,组建“1+8+N”志愿服务小队,在社区网格中推行细“治”入“微”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华建社区举办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
走进“大讲堂”
让政策理论“声”入人心
读书班、阅读课、交流会……越来越多的活动在徐城街道华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为社区广大党员群众“充电”赋能。
一直以来,华建社区围绕党员群众学习所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平台,在“大讲堂”中推进“线上+线下”两个阵地同步学,即线上“云课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送学习内容,线下通过邀请专家开讲座、优秀党员授课以及五老“今日说事”等形式,强化政策了解、专业技能、矛盾调解、服务水平等方面培训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从党群服务中心主题党日活动、暖心服务社区居民行动、“大手拉小手”读书会到政策宣讲等活动,华建社区有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90多次,先后吸引了400多个家庭、600多人踊跃参加,大家纷纷表示系列活动举办得很好,既可以走进课堂学习,也可以参与到服务居民的实践活动中去,更好调动了党员、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营造“社区和谐共建”浓厚氛围。
下沉“微服务”
24小时“点单”办事
“太方便了,不用出门就能体检。”社区陈大妈笑着说。自从社区开展“家庭医生入户签约”和健康义诊活动以来,已有5000多名居民享受到免费量血压、健康咨询、诊断等服务。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人员穿梭在物业楼宇、商铺店面、居民家中,上门为60岁以上老人办理生存资格认证400多人次,让社区老人不出小区便能享受到快捷便利的暖心便民服务。
华建社区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原则,开展下沉“微服务”办实事活动,制定直接办理事项39项、代办事项52项、约请办理事项15项及指导咨询事项18项的服务清单,重点关注联系独居、高龄、失能老人及困难家庭,为他们送上暖心慰问、按需代买、上门认证、健康义诊等服务,将贴心实用的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带动社区服务的全面升级。
此外,华建社区设立“党员志愿岗”,开展“红马甲行走在社区”活动,随处可见党员服务阵地,吸引更多组织联建和爱心人士加入,多元力量协同发力解决居民实际困难。
通过充分发挥“大党委”和“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作用,充分利用社区吹哨志愿服务平台,搭建“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共建单位接单”供需体系,居民群众等可24小时线上“点单”,社区发布服务需求,共建单位接单及时协调解决。去年以来,通过社区吹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5次,推动政策宣传、气象科普、课后港湾等共建联建项目10个,先后解决了社区无监控设备、孩子放学无人看管等问题,获得了社区居民高度认可。
织密“小网格”
社区民事让大家说了算
在华建社区,民事民议是社区抓好基层治理的出发点,也是居民直接参与治理的方式。围绕社区治理难题,华建社区着力从“微”处下功夫,推行“网格化+调解”的管理模式,依托“居民议事室”“代表联络站”等平台,常态化开展社区敲门行动、网格巡查等“微治理”服务活动,积极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诸多问题,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解决在社区”。
搭建以“党支部+党员网格长+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华建社区制定党员15分钟网格结对帮扶服务联系居民户的管理办法,组织50名党员分网格开展入户走访、信息采集、政策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志愿服务等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高效解决辖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探索实行“双网格长制”和“错时入格制”,形成专职网格员和党员志愿网格员优势补位,协调互补,做到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形成“小网格赋能大治理”工作格局。
“网格+帮扶小组”让服务群众更有温度,华建社区坚持通过“上门问情况”“网络解民惑”“网格送服务”等方式搭起网格员与居民的“连心桥”,开展线上线下帮扶60余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人次,实现矛盾化解在“格”内,开拓了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