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套路拍吗?你知道他们都有什么套路吗?
近日,由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院提起公诉的李某群、陈某雨等18人诈骗案进行公开宣判。该涉案团伙以“套路拍”的形式对被害人设下连环套,其目的是骗取被害人缴纳的服务费用。
“套路拍”都有哪些犯罪手法呢?
涉案团伙以帮助被害人在海外拍卖文玩藏品为由,收取高额手续费而未进行真正拍卖,制造文玩藏品流拍的假象,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简言之,就是借古玩艺术品拍卖之名,行钱财诈骗之实。
“套路拍”犯罪手法
该涉案团伙采用公司化运作模式,内部架构清晰、分工明确,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诈骗行为。不同于传统古玩行业以赝品充当真品的诈骗方式,本案中的诈骗套路主要分四步:
1●广撒网外地老年人成为首选
本案中被告人通过网站推广渠道发布虚假广告信息,招揽有需求的客户。被诈骗对象一般是缺乏专业知识且身在外地的老年人。被告人使用统一培训的话术,不轻易放弃,反复联系精心挑选的“潜在客户”,打“温情牌”降低被害人的防备心理,套路迷惑性强。
2●约面谈鉴定估价等均是虚假信息
当确认被害人有出售意向后,业务员进行相关资料收集,邀请被害人到公司面谈。看到公司华丽的外表后,被害人的心理防线进一步放松。随后“鉴定老师”鉴定藏品,吹捧藏品价值,间接抬高被害人心理预期的成交价格。被害人给出成交价后,业务员认可并承诺以高价出售藏品。
3●收费用推荐参加拍卖
被害人同意出售后,业务员会给出不同的出售方案,需要预付几千至几万不等的服务费。如果被害人能接受价格较高的方案,业务员会继续推荐更贵的业务;反之,则会推荐收费较低的项目,最终达到收取服务费的目的。选定方案后,被告人与被害人签订各式合同,缴纳费用后出具收款凭证,获取被害人的信任。
4●假摆拍让被害人误以为藏品流拍
被害人缴纳费用后,被告人通过伪造拍卖现场等手段,制造已进行拍卖的假象,举行的拍卖均为虚假摆拍,藏品无一例外均流拍。经查明,涉案公司收入均为被害人缴纳的服务费用。因签订了合同,因此即便被害人产生不满,也会以合同纠纷草草收场。看似是一场经济纠纷,实则是一个诈骗陷阱。同时,被告人在签订的委托服务合同中预设陷阱条款,造成个案民刑交织,难以辨别。
“套路拍”公司最终落网
经审查,侯某某、李某圳、李某洪等人为获取非法利益,于2018年9月成立深圳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该公司以共骗取多名被害人合计185万余元。
法院依法审理做出判决,李某群、陈某雨等18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七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至六千元不等。
正规拍卖公司并不会主动打电话询问是否有藏品需要出售,也不会给出天价报价,更不会在拍卖成功前收取服务费用。
提醒广大文玩收藏者和爱好者应对自己的藏品有正确认识,拒绝高利诱惑,警惕“预付费用”环节,不走犯罪分子铺设的套路。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