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颜值经济”快速增长,众多消费者将医疗美容作为提升颜值的重要选择,但医美行业“鱼龙混杂”,暗藏风险。近期,江门新会区检察院精准办理了江门首宗制造、销售假冒肉毒素的涉医疗美容类案件,依法对7人提起公诉。
该案中,犯罪嫌疑人卢某购买的假冒肉毒素原料安全性不明,其生产窝点设在临时出租屋,室内环境差,卫生、储存等方面均不达标,整个犯罪链条均是通过普通快递进行运输,而非正规冷链运输,导致被害人刘某在购买假冒肉毒素后,自行注射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反应。
全链条制售假,消费者维权难
不少在居民小区住所开设的美容机构,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从事肉毒素瘦脸除皱项目。
正规肉毒素价格高昂且审批手续复杂,且只有正规医疗机构、有资质的医师才可以给消费者注射。许多不法商贩无法从正规渠道采购肉毒素,便将大量假冒肉毒素通过非正规医美机构流入终端消费市场,以此谋取巨大利益。
随着平台经济和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散布于全国各地的制假、售假团伙产销一体,分工明确。上游团伙负责生产无标签假冒肉毒素原料,下游团伙负责印刷外包装、说明书和包装盒等,一系列操作将假冒肉毒素伪装成高端正品,最后通过多种渠道层层分销至非正规医美机构。
犯罪团伙形成完整制假、售假链条,通过网络售卖的形式流入消费者手中。当消费者需要售后处理时,躲在网络后的制假售假者就会采取拉黑微信、拒接电话等方式消失。
产运销不达标,消费者风险大
肉毒素属于特殊生物制剂,不仅生产壁垒高,对于生产环境、运输环境以及销售方式也有着极高的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使药物结构不稳定发生变化。
假冒肉毒素在销售过程中并不关注买方是否有取得相关注射肉毒素的资质。这更导致假冒肉毒素流向一些非正规的美容机构,并由不具备资质的商家向终端客户注射。若肉毒素剂量控制不好、操作不当,注射失控的风险就会陡增。
作为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医美需求,正确选择医美机构,审慎做出医美决策。合法正规的医美机构至少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机构必须有医疗牌照,二是医生必须有医疗美容主诊执照,三是产品必须合法正规。此外,可通过卫生部门官方网站,查验医美机构相关经营证件、医师证件等是否合规、有效,或通过药监部门官方网站,判断药物、器械等产品生产渠道是否正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