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深圳市宝安区的陈女士摊上了一件“大事”,她接到一通自称是某公安局“警察”的电话,对方称陈女士名下的银行卡涉嫌非法洗钱,要求其立刻配合调查。这其实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但陈女士被电话中略带恐吓的语气吓坏了,为自证清白,她完全掉入骗子的陷阱——按照对方所说,带上身份证及银行卡出门,找一处僻静的角落“录制口供”。
所幸,陈女士的姐姐留意到其出门前神色慌张,且一反常态带走三张银行卡,在多次电话联系陈女士无果后,果断选择报警。
10月20日15时许,沙井派出所接到陈女士姐姐的电话求助后立刻争分夺秒行动了起来。在事主电话不通,短信、微信不回的失联状态下,民警陈浩声当即组织警力开展查找工作,经公共视频辅助研判,一小时后众人在其居住处附近的小公园内找到了陈女士。
“陈女士当时正与诈骗分子视频联系中,被对方的话术完全洗脑,神情恍惚,看到我们突然出现表现得十分茫然。”陈浩声说,当他们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帮她挂断与诈骗分子的通话后,陈女士这才后知后觉自己险些上当受骗。“我真的以为自己犯罪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为何陈女士会对骗子的说辞深信不疑?
原来,犯罪分子不仅为诈骗戴上了“公检法”面具,还套上了“防疫”外衣,一步一步诱使陈女士走进圈套里。陈女士一开始先是接到一个自称防疫办工作人员的电话,说她名下的电话卡在外省疫区多次出现,要求她进行七天隔离。陈女士否认自己到过外省。对方顺势说道,可以帮其转接到公安局,由“警察”核实具体情况。当所谓的“警方”再通过视频展示非法途径获取的陈女士个人信息,并厉声说她的账户涉嫌违法时,陈女士几乎立刻就失去了判断能力,对骗子深信不疑。
“这就是骗子的狡诈之处,诈骗套路一环套一环,受骗者稍不注意就会上当。”陈浩声及反诈专员耐心地为陈女士讲解了骗子的诈骗手法,并帮助陈女士查看手机。过程中,陈浩声发现她已经在骗子的指引下,下载了诈骗APP并与对方共享自己的手机屏幕。这意味着,即使陈女士还未来得及进行转账操作,骗子也很可能已经知道了她的银行卡账号及密码。
鉴于卡内金额不小,为保障事主人身财产安全,陈浩声当即安排两名值班人员陪同陈女士一同前往银行营业厅更改银行卡密码。直到更改完毕,再次核实陈女士带出的三张银行卡里的百余万元余额一分不少时,警方这才安心。
“多亏你们来得及时,我差一点就要把这三张卡里的钱都转出去了。”陈女士十分激动,再三对警方成功阻断这场电信网络诈骗表示感谢。分别时,陈浩声再次叮嘱陈女士,对于陌生电话和境外电话信息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转账或提供银行卡等信息。
宝安警方提示: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进行办案调查,也不会通过社交平台发送“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和个人工作证件。公检法机关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要求涉案人员进行核查资金、转账汇款、下载APP等操作。若遇到上述情况,请广大市民保持警惕,及时拨打反诈电话96110报警。(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