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法院柏埔法庭运用“饶让调解法”化解矛盾纠纷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紫金县“饶让巷”的典故源远流长,被后人亲切地称为紫金版的“六尺巷”。近年来,河源紫金法院柏埔法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审判工作,充分挖掘“饶让巷”所蕴含的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文化精髓,总结提炼出新时代“饶让巷”故事在司法实践中的新演绎——“饶让调解法”。
“饶让调解法”是以客家饶让文化“谦、和、礼、让、合、孝”为核心,柏埔法庭将“和为美、和为贵、和为祥、和为福、和为先”和谐理念与司法工作的有机结合,并运用到诉讼案件调解工作中,通过“聊、劝、让、和”四个工作步骤,力求将“饶让巷”的“谦让”精神体现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源头。
2022年,柏埔法庭通过诉源治理巧化诉讼案件,利用“饶让调解法”“法院+”等调解模式化解矛盾纠纷185件,调撤成功率高达近80%,息诉服判率99.4%,调解率、息诉服判率在全院排名第一,两个“无讼”乡村(社区)示范点东升村、大鲁村实现“问题村”到“无讼村”的蜕变。
寓法于心,启航“调解新征程”
“人和”是中华民族始终追求的崇高境界,同时也是紫金法院柏埔法庭案件调解追求“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
2021年3月份,被告某村委对其辖区内的危旧楼房开展“三清三拆整治工作”,原告黄某(化名)受雇前往某村进行清理工作,在清理工作过程中不慎从高处摔下,导致腰椎骨折受伤,随后被送医治疗,此次损害给原告黄某(化名)造成损失合计329746.10元,但被告未能赔偿原告黄某的上述损失,遂诉至法院。
民有所呼,我必应之。承办法官钟金香与柏埔法庭庭长彭新文考虑到原告的实际情况,本着“能调即调”的原则,当即联合当地村委、镇政府组建调解平台“三进”工作小组,组织原、被告充分沟通交流,力求达到案件调解最大化。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与法庭庭长结合“饶让文化”的核心内涵,运用“聊、劝、让、和”四步法,抓住矛盾纠纷的关键点进行明理释法。在“聊”过程中——营造聊天轻松的氛围,承办法官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与原、被告之间敞开心扉,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在“劝”过程中——承办法官耐心细致地向双方讲述“饶让巷”的典故,借古喻今,引导双方当事人传承弘扬“谦和礼让”精神,提议双方对赔偿款都作出让步,为案件调解成功奠定和解基础。在“让”过程中——承办法官用情理法辨析是非对错,引导互谅互让,探索双方利益最大化平衡点。经过承办法官与法庭庭长“法”与“礼”的开导,双方当场握手言和,双方同意各退一步,各承担50%的责任,即由原告自行承担160000元、由某村委承担160000元,至此,该案圆满结束。
寓法于礼,稳载“邻里一家人”
“我们应该学习‘饶让巷’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邻里之间应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包容谦让”。近日,一起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得到圆满调解。
2022年10月25日,原告李某(化名)发现家中养殖的牛丢失了两头,遂向柏埔派出所报警,经过调查后,并无发现疑点。临走出门时,被告刘某(化名)家中一只狗冲出来咬伤原告李某,李某要求被告负责接种疫苗的费用,刘某不愿意负责原告接种疫苗费用,并说是李某私自进入养殖场,故被养殖场的狗咬伤不用负责,李某听后拿起木棍对咬人的狗打了几棍,双方纠纷由此扩大,原告遂向紫金法院提起诉讼。
在调解现场,原、被告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大伙也冷静一下,远亲不如近邻,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伤了情分、僵了关系,咱日子过得也不舒心。”操着一口方言,彭新文庭长在勘查现场耐心劝导着双方当事人。
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想法后,彭新文庭长运用“饶让调解法”,从情、理、法多角度对双方进行说法拉理、耐心开导,引导双方就各自诉求进行冷静思考,并以典故“饶让巷”为例,渗入“饶让调解法”,劝告双方各退一步,礼让三尺。
经过多番劝说调解,双方当事人由“针尖对麦芒”逐渐转变为心平气和,并同意各自作出让步,被告刘某自愿支付疫苗接种费用460元给原告李某,实现矛盾纠纷妥善化解。
寓法于行,逐梦“无讼山水间”
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讼”是我国古代司法治理的重要价值追求,也与新时期下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2022年,在县委政法委领导下,紫金法院在柏埔镇大鲁村等6个镇7个村创建“无讼”乡村(社区)示范点,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张贴法官服务联系卡、实行党员干警“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措施,构建“树形”纠纷排查网络,力争7个示范点在试点期间不发生激化矛盾、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民、刑事案件。
“大鲁村以前是黑恶势力村,经常出现山地承包黑恶势力群体,如今都被一扫干净了!”柏埔镇大鲁村村民发出了由衷的感慨。柏埔法庭以创建“无讼”乡村(社区)为抓手,在调解工作中积极融入“饶让调解法”,将“饶让巷”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融入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法治元素和调解理念,切实把矛盾纠纷消除在源头、化解在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秋乡多落叶,一半逐流泉,白鸟一溪影,人家几处雁?”,柏埔河顺着千年历史悠悠而去,流淌出一条璀璨靓丽的文化山水路。柏埔法庭驶着“为民之舟”逶迤而来,带着对群众的温情和对法治的尊崇,让“无讼理念”在河畔落地生根、让“饶让调解法”在心中开花结果、让“法治善水”流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