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开学季后,河源市检察院以“提升法治素养远离违法犯罪”为主题,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打造多维平台,积极构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未成年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开展一次调研座谈,提升法治教育针对性。为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市检察院未检办案组主动前往市教育局调研座谈,详细了解当前校园安全重点难点问题及法治教育需求,并在法治宣传教育上争取支持、加强合作,同时建立法治副校长与学校“一对一”联系机制,一校一策,提供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服务。
根据调研结果及河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需求,市检察院开展“订单式”服务,重点围绕电信网络诈骗、性侵、网络暴力几个方面进行法治宣讲,有效提升了校园普法宣传的精准性、靶向性和实效性。
开展一场法治教育,推进工作走深走实。市检察院建立以法治副校长为主要力量的法治巡讲队伍,法治副校长切实履职,带头走进校园开展一场法治教育。8月30日,市检察院检察长刘旭东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走进河源中学,为该校1300多名师生讲授“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主题法治课,通过援引案例、热点时事,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了“未成年人六大保护”“检察机关四大检察”“法与我们的关系”等内容,在广大莘莘学子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
在检察长的示范引领下,今年以来市检察院共开展各类主题法治进校园活动17场,普及师生6434人次,其中法治“开学第一课”共6场。
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旭东以法治副校长身份讲授法治课。
推动一场法治学习,扩大法治教育覆盖面。为解决法治宣传覆盖面有限的问题,市检察院聚焦预防毒品犯罪、预防性侵害、防范校园欺凌、未成年侵财犯罪及消费观建立等主题,通过检察官面对面以案释法的形式,为同学们量身定制了六期法治微课视频。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学校、社会、家庭都有责任。除了在检察机关公众号发布六期法治微课视频外,市检察院还借助媒体力量,对法治微课视频进行广泛推送,让更多公众知晓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市检察院还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共享资源,推动学校利用主题班会课、课间休息开展一场法治学习,或在学校户外LED屏幕上滚动播放法治微课视频,进一步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范围。一些学校还把法治微课视频发送到家长群,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拓宽了法治宣传广度。六期微课视频阅读量超10万+,拓宽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受众范围。不少学校对这种法治微课堂普法新模式表示满意,认为在调动学校的同时,也推动了家庭和社会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保护。
学校在主题班会课上播放河源检察法治微课视频
组织一场法治体验,营造预防犯罪的良好法治氛围。市检察院积极整合各类资源,依托河源市文化馆举办“全民阅读公益图书巡展活动”这一平台,积极组织策划一场法治体验,在馆内开辟专区举办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展,以专业的法律知识、丰富的典型案例,吸引了大量学生及家长驻足观看。书香伴着成长,法治滋润人心,这场活动不仅增进了未成年人的文化知识,还普及了法律知识,增强未成年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力,营造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良好法治氛围。
市检察院在河源市文化馆举办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展览
制发一份检察建议,推进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建设。针对近年来校园性侵案件频发的问题,市检察院认真梳理了2022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校园性侵案件,并形成一份情况通报、一份检察建议提交给教育行政部门,建议健全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和预防性侵害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格落实入职查询制度,加强预防性侵害教育,切实推动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建设,维护好在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强制报告”制度的法律宣传,向市直学校发放“强制报告”制度宣传海报共计24套,实现市直学校全覆盖,推动在学校宣传栏等显著位置张贴,提升学校教职员工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