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日前,河源紫金县人民法院(下称“紫金法院”)法官和法官助理一起到某乡镇钟阿婆的新家,对她进行了回访慰问。
“看到你们来,我心里真是乐开花!”钟阿婆激动地说,“我儿子上个月回来陪我住了一个多月,女儿也经常回来看我,大家按月给我钱,基本生活都没问题了。我感觉身体比以前好了,过得也好,很感谢法官。”
钟阿婆的气色看起来比之前好多了,说话也中气十足,还开心地和法官唠起了家常。
老人无人赡养?
法官2小时耐心劝导破难题
紫金法院与钟阿婆的联系缘起于今年初收到一起赡养纠纷案件。案件简述显示,90岁钟阿婆的5个子女之间产生了赡养分歧,综治中心实在调解不了。钟阿婆无奈向紫金法院起诉5个子女。
紫金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收到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后高度重视,很快立案,并将案卷交给承办法官。
承办法官收案后,第一时间带法官助理驱车前往老人所在的镇敬老院了解情况。一见到法官,老人老泪纵横,哭诉起来:“我生了5个孩子,1个儿子、4个女儿,现在却没人养我……”
法官一行从只言片语的倾诉中得知,钟阿婆之前一直和五女儿一家生活。后来五女儿离婚了,钟阿婆跟着五女婿住了三年。时间久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五女婿越来越不满,她只能回到老屋居住。去年,因老屋被拆,钟阿婆只能求助子女。但5个子女都各有难处,无法单独赡养母亲。钟阿婆孤苦无依,被镇政府安排到镇敬老院暂住。无奈之下,钟阿婆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将子女告上法庭。
“本案案情并不复杂,法律关系也比较简单,但一判了之必定会留下很多后患,可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紫金法院承办法官向笔者说明了案件的主要问题:“必须为钟阿婆的回家之路做好铺垫,解除她的后顾之忧,真正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根据当地传统风俗,赡养老人主要是儿子的责任,所以钟阿婆的儿子是解决赡养问题的主要切入口。
承办法官拨通了张某的电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其进行耐心劝导:“赡养父母不仅是法律上的义务,也一直是千古伦理。钟阿婆现在都90岁了,你作为大哥,要牵头解决母亲的赡养问题才好。”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交流,张某终于松了口,表示老家有一处50多平方米的平房,愿意牵头修缮住处。
当事人见面就吵架?
紫金法院依法判决照亮老人“回家路”
今年3月,钟阿婆赡养纠纷案正式开庭,除了四女儿坚决不到庭,其余4个子女均被召集到法院。
“你作为唯一的儿子,你不出大头,说得过去吗?”
“养老人可以,但是钱要适当,我们生活也很难……”
几兄妹到了法院就相互指责,气氛紧张。
承办法官及时制止了争吵的众人,说道:“你们吵来吵去说的还是钱的事!不管你们生活有什么困难,都不是你们拒绝赡养老人的理由。如今你们也都是为人父母,感触不是更深吗?”
“我们在老家有一座50平方米的房子,虽然小了点,但修缮一下,住是完全没问题的,费用我可以承担一半。”大儿子打破了沉默。
“既然你出一半,那修房的其他费用我们几姐妹共同分摊。”经过反复沟通商量,三姐妹也作了承诺。
众人经过反复沟通商量,基本达成一致意愿。但由于四女儿不愿调解,紫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5个子女每人每月支付钟阿婆赡养费300元并轮流照顾老人2个月。五兄妹表示服判,不上诉。
4月,钟阿婆如愿“回家”,这才发生了本文开篇的一幕。
法官说法
岁岁重阳日,浓浓敬老情。赡养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敬老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不仅仅限于对父母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还包括精神上的慰藉,子女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紫金县人民法院将立足审判职能,依法审理涉老年人权益的各类案件,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指引、评价、教育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公众的情感认同和道德指引,助推全社会形成孝老爱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