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传承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形成点单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个三”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质增效,努力开创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宝龙街道辖区总面积47.89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管理服务总人口约40.5万(户籍人口4.9万)。街道西接大运新城,北邻坪地国际低碳城,东、南与坪山区接壤,是深圳辐射粤东和粤东北地区重要门户。辖区有东部高铁新城、宝龙科技城2个重点发展片区,是龙岗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中“低碳智造核”的主阵地,辖区有约70个工业园区、6700余家企业、土地整备项目28个、建筑工地40余处。街道新旧业态交织、外贸企业聚集、工程建设量大,劳资纠纷、信访案件频发,极易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及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纠纷问题,宝龙街道坚持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完善机制、夯实阵地等方式,充分整合各项资源,创新打造点单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个三”模式,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91宗,涉及人员2077人次,金额3114万元;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176件,其中5634件以调解方式结案,仲裁前置调解率达到91%。
抓好“三种融合”,让纠纷调解有核心
融合“党建+园区”服务模式,推动党建服务企业深入肌理。通过成立园区党支部和党员先锋队,吸收发展企业高层和业务骨干为党员,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园区治理的效能。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发挥园区企业负责人、一线员工、热心居民等人员贴近一线的优势,近距离收集群众的诉求。
融合“党群+综治”中心建设,增强党群服务中心治理服务效能。在街道综治中心设置党群服务窗口,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一体化的综治中心,实现党建与业务阵地、资源、服务深度融合,来访群众通过“点单”,自由选择案件调解员,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处,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和化解。
融合“党员+挂点”工作制度,“一呼即应”快速响应民众诉求。建立分管领导及驻挂社区第一书记“双包案”督办制度,15位街道处级领导包案挂点辖区125家企业。出台百名党员下网格方案,组织干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辖区企业及群众诉求,高效率纾难解困。通过设立“书记接访日”,定期接访群众,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诉求。“我们小区在‘书记接访日’提出的环境卫生、树木维护的问题,不久就得到解决反馈,小区居住环境更舒心了。”黄叔满脸笑意。
建强“三支队伍”,让纠纷调解有抓手
组建“一专七代表”队伍,强化多元共治。扩大群众调解纠纷的选择空间,组建由专业力量、五老代表、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物业服务企业代表、行业代表、媒体记者代表、心理咨询师代表的多元化调解队伍,实现专职、兼职、志愿三联运作,以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应对不同类别的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
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构建群众广泛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通过奖励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开展排查防控违法犯罪、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以及其他平安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强化基层群防群治工作。
组建基层社会治理责任人队伍,不断提高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在小区、园区、工地等区域创建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并指定每个单位社会治理责任人,帮助建立制度、明确职责、开展培训,推行扁平化管理、网格化运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思达仪表工业园以创建新时代“枫桥式”园区为契机,在建有党群活动中心、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反邪警示教育基地、监控研判室的基础上,再建设了“平安服务中心”,强化了诉源治理,大大满足了园区员工纠纷调解、平安宣传体验等多样化需求。
深化“三项机制”,让纠纷调解有保障
完善“调援裁诉”一体化机制,化解劳动争议跑出“加速度”、办出“好口碑”。充分整合劳动、综治、信访、司法、各社区和企业调委会资源,引入龙岗区人民法院驻街工作站,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援裁诉”一体化试点工作,缓解劳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畅、处理周期过长等问题,形成“端口前移、调解为主、法援贯穿、裁诉兜底”的劳动争议处置新格局。
深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着力强化区直、街道、社区三级联动。街道研发平安建设“码上办”综合服务平台并在全区推广使用,群众通过平台反映诉求“吹哨”,社区发令,街属事权部门和区直事权部门前来报到,开展纠纷调解、法律及心理咨询,将矛盾化解在社区。
推行调解员培训机制,打造专业化、规范化调解员铁军。“我们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街道级人民调解培训学校,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全员轮训,通过梳理经典案例、自编教材,邀请品牌调解员、调解专家授课,提升调解员的实战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以来,围绕‘人民调解卷宗制作规范’、‘法律实务在人民调解的运用’等主题,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开展了3次培训,共70多人次参加。”宝龙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筑牢“三大阵地”,让纠纷调解有依托
整合线上调解阵地,创新“智慧+”赋能基层治理。将“民意速办”“书记在线”“民生110”、龙岗政府在线留言、“12345热线”等渠道,细化完善事项权责清单,形成“一网统管”的向心合力,提升各类事件的协同处置效率,为纠纷化解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打造线下调解阵地,提升“一站式”党群服务功能。将党群服务中心、街道综治中心、法院驻街工作站、检察官工作室融合,充分整合综治、司法、信访、劳动等资源,打造全天候“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智慧平安(群众诉求)服务中心,构建以街道中心为核心、7个社区中心为主体、N个小区、园区、工地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为站点的“1+7+N”基层治理服务体系。
共建宣传教育阵地,增强公民法治意识。利用反诈骗公园、禁毒体验馆、大田世居龙岗区委党校现场教学点等阵地,开展普法宣传,采取派发宣传单、派送宣传物品、以案普法等方式,引导居民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全方位、多渠道、多载体增强辖区群众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接下来,宝龙街道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深化打造点单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个三”模式,推动建立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宝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