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是中国人民警察节,属于一群平安守护者的节日。
我们关注几位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的梅州民警,他们有的屡破要案,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有的扎根基层,守护一方平安;有的主动守责,积极探索“预防警务”。在他们身上,都可以看到守护平安的光芒与力量。
彭思元:鹰隼神探”在茫茫人海锁定嫌犯
细致捕捉蛛丝马迹、迅速识破伪装……现任兴宁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大队长的彭思元被同事称为“鹰隼神探”。自1999年从警校毕业之后,第二年彭思元便来到兴宁市公安局,开启长达23年的刑警生涯。
2012年7月16日,兴宁市兴田街道办事处附近发生了一起抢劫案。某建材公司负责人带着40万元现金到银行存款,却在途中遭到劫匪持刀抢劫,所带财物被一抢而空。接到报警后,公安机关立即成立专案组对案件展开侦查。由于当年客观条件限制,事发现场没有目击人员,也没有公共摄像头,且在惊慌失措之下,事主对嫌疑人的描述也很模糊,侦查工作一时陷入了困境。
时任兴宁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的彭思元见此另辟蹊径,经过翻找嫌疑人可能经过路段周边的海量视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我发现监控视频里有两个人是我之前在夜间巡逻时遇到过的,他们当时行为有些反常。”彭思元说。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彭思元当晚记下了这两人的特征,没想到此时又在事发路段周边监控看到了他们的身影。
通过走访、排查,彭思元摸清了这两人案发前一天的活动轨迹,并认定他们有重大作案嫌疑。于是,就在案发次日,民警将监控视频中出现的两人抓获归案,并循线抓获另外两名嫌疑人,为事主追回被抢的40万元现金。
能够在茫茫人海中一眼辨认出嫌犯并将其锁定,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彭思元常常独自走上街头观察,一旦有形迹可疑的人员,他便会默默记下他们的外貌特征、行动轨迹等,从而练就一双“鹰眼”。
侦破公安部督办重点案件、侦破“2·07”全省首宗裸聊敲诈勒索涉网黑犯罪集团案件……二十多年来,彭思元屡破要案,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广东省公安机关刑侦部门优秀侦查员称号1次,个人嘉奖6次。
李立祥:扎根基层 做群众的贴心人
走进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辖区24个村星罗棋布,常住人口约12万人,五华县公安局安流派出所所长李立祥一有空闲,就走村串户,喜欢与村民打成一片。
2023年10月,五华县安流镇龙楼村朱姓村民的祖坟一夜间被刨,当地朱姓村民发誓要找到幕后“真凶”报仇。察觉到事态严重的李立祥第一时间来到了现场,一边安抚朱姓村民,一边对现场展开调查。根据多年经验,李立祥判断这很可能是因为纠纷引发的事件,并循着这条线展开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民警锁定了同村的村民李某并劝说李某说出了实情。原来,朱家的祖坟刚好建在了朱、李两家土地的边界上,其中一部分侵占了李某家的地方,为此双方多次争执。此次李某因一时冲动,便对朱家的祖坟下了手。事情调查清楚了,但事件的解决却没有那么简单。“考虑到对李某真的处罚下去,这两家人的关系更僵,势必会造成事态进一步恶化。”李立祥说。
为彻底解决两家积怨,李立祥多次到现场勘察,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他也从法理与情理的角度三番五次对双方做工作,通过一次次登门走访,朱李双方之间的冰山逐渐消融,最终答应坐下来协商解决此事。2023年10月16日,双方家族成员在李立祥的调解下,达成了和解,双方长达十数年的恩怨终于烟消云散。
扎根在基层派出所12年,主办案件140多起,调解纠纷2000多起……李立祥从警以来,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蔡桂兴:既要深挖“病根” 也要防患于未然
现任梅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副支队长的蔡桂兴刚刚过完他的40岁生日。因为他亲和且幽默,部门下属和上头领导都爱称呼他一声“老蔡”。
“老蔡”,显然不是指他的年纪,而是对他办案工作经验老到的一种肯定。这些年,敢闯敢拼的蔡桂兴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3次,获嘉奖4次,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2006年大学毕业后,蔡桂兴加入梅州警队,发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优势,先后在市局科信支队、交警科技装备大队、网警、治安管理支队等部门任职。多年来他侦破了“0727”组织卖淫案、“0805”利用手机APP开设赌场案、涉嫌假冒某知名品牌手机注册商标案等。在案件侦办的过程中,蔡桂兴经常想:“如何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将犯罪扼杀在苗头?”
为此,围绕治安防控警务实战急需,“老蔡”根据上级公安机关部署推动成立防范中心的时机,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将各类公安科技信息化的技术融入应用到防范工作中的思路向上级汇报,得到了梅州市公安局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如今,防范中心从科技思维与数据视野出发,打造集数据汇聚研判、模型集约调度、任务高效流转、效果闭环评价等于一体的情报预警和风险防范平台,推动了各类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关口前移、措施前置、触角前伸,实现事前研判预警、事中督促盯办、事后倒查复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