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有条燕岭路,一边是全市骨灰寄存量最大的铭恩园;另一边是银河革命公墓,安葬着我国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烈士。每年清明期间,这里都是祭扫人数最多的区域。人流密集处,安全为要,属地的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兴华派出所承担起相应安保任务,且前后需持续一个月。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兴华派出所将日常工作概括总结为,守着地上的14万人(辖内实有人口)和地下的14万人(辖内安葬的逝者)。
那么,每年参与清明安保,民警会经历什么?平日里他们还会面对哪些棘手问题?日前,记者走进兴华派出所,探访这间扎根英烈长眠地的派出所。
以百分百准备应对万分一可能
4月4日,清明节,天刚蒙蒙亮,十来名民警已经在兴华派出所门前列队集合。所长郭文彪一声令下,大家陆续出发,赶往辖内祭扫场所执行安保任务。
“平常没那么早。”民警陈庆华在兴华派出所工作多年,每到清明,就会把生物钟调到“特殊模式”:5时许起床、7时前到岗。“像刻进骨子的习惯,(清明节前后)从来没想过放假休息。”当天,他和同事高锦兴被安排到铭恩园,负责正门及周边区域的安保。
4月4日,清明祭拜高峰时段,兴华派出所民警陈庆华带着辅警在铭恩园门口巡逻执勤,保障秩序平稳有序。
临近8时,网上预约的拜祭时段第一场开始前,人和车逐渐多了起来。“各位市民,请提前准备好身份证或者预约码……”陈庆华和高锦兴兵分两路,各带一名辅警,进行疏导指引,观察有无异常。“这里的空间很窄,旁边又是主干道,尤其要留意。”
到高峰时段,前来拜祭的人增多,铭恩园入口出现了小范围拥堵。人们的交谈声中,夹杂着各种不耐烦的鸣笛声。看见电动自行车停留,民警马上上前劝离;遇到群众咨询,他们耐心解答。在门口这条百来米的小路上,陈庆华和高锦兴不间断折返。没过一会儿,在工作人员、警察、志愿者的通力合作下,拥堵得到缓解,道路恢复正常通行。
清明期间,兴华派出所辖内的铭恩园、银河革命公墓外围道路进行车辆分流,以减少拥堵。
如此快速的调整,换作五六年前,陈庆华和高锦兴根本不敢想象。“经常几万人扎堆,走都走不动。”陈庆华记得,天气好的时候,从地铁口出来一路上全是人,天气不好就没人来,没办法预计各个时段的人流量。自从开始预约祭扫后,他们明显感觉现场秩序好了很多,“大家不会一窝蜂地来。”
4月4日,清明节,市民群众排队进入铭恩园祭拜。这里是广州骨灰寄存量最大的地方,每年四月都有数万人次前来祭拜。
此外,实行预约制前,他们接处的警情也多,包括争抢祭拜台、老人小孩走失等。兴华派出所教导员赵淑义举例道,前一家没祭拜完,旁边等待的人着急催促,就会吵起来。“领骨灰、祭拜都要排队,人一滞留,容易忙中出乱,对治安来说就是压力。”如今,市民群众按时段预约拜祭,避免了“人挤人”的混乱现象,矛盾纠纷也有所减少。
借助科技手段分流,并不意味着民警的工作量减少。“要求会更高”,赵淑义表示,每天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反应不够快,就可能造成影响扩大化。”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正因如此,即使没有发生一宗突发、一宗事故,他们依旧严阵以待。“从接警的数量来看,安排的警力数好像是一种‘浪费’”,但赵淑义指出,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无事发生,“只要百姓没事,背后付出再多也值得。”
清明节,铭恩园内,市民群众烧香祭拜。
接力守护群众“钱袋子”
同样为平安坚守的还有在派出所里值班的民警。
“您好,这里是广州天河反诈中心,请问您有没有点击过境外网站……”兴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内,辅警黄淽琪正在与群众通话,了解对方是否被骗。她的嘴仿佛开了倍速,中间不带停歇,一口气讲完了百余个字。确认对方没有落入陷阱,黄淽琪才安心地放下听筒。
为什么讲那么快?这是黄淽琪被频繁拒绝后摸索出来的诀窍。最初,她才说了个开头,对方就挂断电话,“甚至有人觉得我们是骗子。”然而,预警系统监测到异常,意味着群众可能或者已经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一秒都不能耽误。黄淽琪只好加快语速,抢在断线前尽可能多地输出。“如果对方愿意听,我再详细地讲解。”这样的电话,她每天至少要打100多个。假如一直没有联系上对方,民警就要上门核实情况。
“有个疑似电信网络诈骗,已经转账,电话停机。”一接到综合指挥室发来的信息,民警黄展新连忙开车赶往事主登记的住址。进小区、找楼号,不到20分钟,他来到一户居民家门口。“请问您是XXX吗?”对方愣了一下才回答:“那是以前的业主,十多年前把房子卖给我们,搬走了。”搞清楚状况后,黄展新解释了事情的原委,不忘递上反诈宣传单张,提醒他们不要相信网络投资理财、刷单兼职等。“先把信息反馈上去,由指挥中心研判处置。”
离开前,黄展新看到家长们带着孩子散步,又主动上前普及诈骗手法。
“骗子的花样太多了,总有人上当,我们只能不厌其烦地说。”当天上午,他就接到了一宗骗子冒充客服,诱导买家转账的警情。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反诈宣传、上门劝阻、拦截转账成为派出所民警的日常。为了守住群众的“钱袋子”,兴华派出所因地制宜,做了很多尝试。比如,警察背着小喇叭走街串巷,一遍遍播报反诈知识;警察进校园宣讲,以“小手拉大手”形式提高家长防骗意识,等等。郭文彪介绍,2018年以来,辖内诈骗案件数量呈下降趋势。“还要继续下功夫,诈骗没消灭,我们就一点也不能松懈。”
兴华派出所民警出警。
【记者手记】
有人记得他们
深夜,兴华派出所民警梁可胜主持调解一宗纠纷,从当天下午5时沟通到次日凌晨2时才化解矛盾。
兴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内,民警何淑芳接报处理警情。
接到群众报警,家里丢失现金,兴华派出所民警赶去现场了解情况。
兴华派出所民警接待前来求助的群众。
接到反诈中心下发的预警信息,兴华派出所辅警吴伟君上门核实情况,确认事主是否被骗。
兴华派出所民警上门处理警情。
兴华派出所内一角。
第一次去兴华派出所,当我问到辖内有多少人时,所长郭文彪给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地上有14万,地下有14万。顿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原来,他们把铭恩园和银河革命公墓的逝者也视为守护对象。
如此特别的表达,第二次听到是来自教导员赵淑义。我们聊起银河革命公墓里的广州公安烈士纪念碑,他脱口而出:“我们有几个同事在那里睡觉。”没想到,他会用“睡觉”来描述战友牺牲,温暖又克制。赵淑义告诉我,读警校时,老师指着警服上绣着的红章告诉他们,先烈的血凝聚在这里。“听完之后热血沸腾,觉得当警察就是一种信仰。”
之后,我和同事来到广州公安烈士纪念碑,送上一束鲜花,想谢谢为我们的平安拼过命的人民警察。纪念碑前,花团锦簇,不少市民群众主动献花、鞠躬。有一位老人家,双手轻轻地放下鲜花,起身后庄严地敬了一个礼。
站在草坪上,仰望着高大肃穆的纪念碑,我脑子里闪过一句话:和平时期,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
我想起了吴桂忠,2006年2月,在侦办一宗特大贩毒案件时,他在与毒贩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我想起了陈世豪,2007年7月,在抓捕抢劫犯罪嫌疑人时,他不幸遭遇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时年36岁。
……
我与他们素未谋面,但在新闻报道中,我不止一次看到、听过、写过他们的故事。在他们的墓碑前,无一例外,摆放着鲜花。可能是家人、战友,也可能是后辈、陌生市民。或许,这是对公安烈士最好的缅怀,还有人记得他们。
因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