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9日,新闻发布会现场,民警介绍公安类新增上线的110项服务。南方网记者 张梓望 摄
■解读广东改革密码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经济高速发展,与之相伴共生的是人、财、物、信息的空前大流动。南下大潮中,新经济形态的冲击、市场的活跃,裹挟着部分社会成员的躁动心态,刑事犯罪量一度“井喷”。
作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主力军,广东公安履职尽责,一手抓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一手抓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依法惩恶、重拳治乱、综合治理、服务民生,推动社会秩序由乱向治。
广东历来不缺乏改革创新的实践:从全国第一家“110”报警服务台到全国第一支巡警队伍,从率先组建的打“两抢”专业队、便衣侦查力量到全国第一家保安服务公司,从第一个公安出入境政务网站到首批开办“按需个人赴港澳游”业务,一项项“全国第一”在这里诞生,广东公安改革创新前进的足迹一直为全国所关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公安将继续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不断推进公安机关党的建设和智慧新警务建设,奋力开创新时代广东公安工作新局面。
▶打击犯罪
持续打击,5年刑事立案数下降近40%
2017年11月30日,曾震惊全国的广州番禺“12·22”大劫案最后两名被告受审,为该案的司法审判程序画上句号。
1995年12月22日,广州番禺发生了一起武装运钞车抢劫案,1500万元的运钞车被劫,两名押运员被杀。案发后,警方仅用10天就侦破了案件,但主要嫌疑人陈恂敏、陈海强(陈恩年)却一直在逃,成为几代广东刑警的心结。去年1月,随着陈海强投案自首、陈恂敏落网,这宗惊天大劫案才圆满收官。
“我整整一夜没有睡着,这个20多年的遗憾,终于被填补了。这也正是一代代广东刑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结果。”省公安厅原副厅长、该案总指挥朱明健说。
“上世纪90年代,广东刑警的压力不小。”朱明健介绍,改革开放后的广东,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治安面临着很大压力。“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外来人口急剧增多,而广东毗邻港澳,治安环境更为复杂,不少案件的作案人员和受害者都是流动人员,破案难度大。
面对社会治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广东公安坚持严打方针,接连开展打击刑事犯罪的专项斗争。打击“车匪路霸”、打击盗抢机动车、打击黑恶势力、扫除“黄赌毒”……上世纪90年代,广东警方陆续破获东星轮千万港元被劫案、番禺运钞车1500万元大劫案、中山杀人抢劫银行案、“世纪贼王”张子强绑架案等大案要案。
广东省政府参事曾添贵曾任省公安厅治安处处长,他见证了当年广东公安对“黄赌毒”的重拳打击。1994年7月,省公安厅成立除“七害”专业队,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及“钉子户”端点捣窝。“专业队成立后,成功打掉了一批隐藏深、影响大、有保护伞的‘黄赌毒’活动窝点,对全省除‘七害’起到示范作用。”曾添贵介绍。
近几年来,广东公安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决策部署,先后组织开展“六大专项”“3+2”“飓风2016”“飓风2017”战役,对毒品犯罪、“两抢一盗”、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经济犯罪等突出刑事犯罪进行重点打击,同步推进治安问题突出重点地区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以“飓风2018”专项行动为例,今年以来已先后组织发起68次“飓风”集群战役,共打掉犯罪团伙近650多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万余人,破案近2.1万起,冻结涉案资金2.3亿余元,有力打击了突出刑事犯罪,增强了群众安全感,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刑事立案由2013年的94.8万起逐年下降至2017年的57.1万起,破案数在2014年突破24万起,此后连续4年一直保持在20万起以上。
因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位置,跨境、跨国犯罪较为突出。从上世纪80年代起,广东公安就不断探索并深化与港澳警方的合作,先后创建并完善了定期会晤、合作办案、联合行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刑事警务合作模式。从2000年起,粤港澳三地警方每年例行开展一次“雷霆”行动,联合打击跨境有组织犯罪、港澳“黑社会”组织等,已成为三地警方成功合作的品牌行动。
▶治安防控
借力科技,发动社会力量建设平安广东
广州火车站堪称广州治安的“晴雨表”。改革开放初期,逾千万外来务工者南下广东“淘金”,广州火车站一度鱼龙混杂,聚集了不少“黄牛”“拉客仔”,坑蒙拐骗横行,严重影响了广东形象。经过多年持续整治,广州火车站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变。以2017年为例,全年有260天刑事零发案。
广州火车站的变化,正是广东社会治安的一个缩影。猖獗一时的“车匪路霸”“飞车党”渐渐消亡,东莞娱乐服务场所涉黄问题被严肃查处;制贩毒“第一堡垒村”陆丰博社村被清剿……社会治安持续向好。谈及毒品犯罪这一社会顽疾,省禁毒办专职副主任郭泽辉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强力打击,目前广东的毒情形势整体可控、蔓延减缓、持续向好,“可以说,这是广东禁毒工作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
遇到危险困难怎么办?对广大群众来说,最为耳熟能详的电话号码就是110。1986年1月10日零时,广州市公安局率先在全国开通集报警、指挥、服务于一体的110报警服务台,24路电话线路汇集系统,这是公安科技史上一次重大突破。1997年7月,省公安厅指挥中心正式启用。从上世纪90年代的第一代指挥中心到现在的第三代指挥中心,广东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如今,广东110已过而立之年,仍在不断拓展功能服务:通过社会联动,建成社会紧急救援服务保障体系;通过技术支撑,依托“智慧新指挥”打造公安“最强大脑”;通过分流提速,牵手12348热线优化警务资源;通过警企合作,大数据寻人更高效。
“广东公安始终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改革,把握科技化最新发展的浪潮,将信息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成果不断应用在指挥中心建设中。”广东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孙太平介绍。
借力信息化技术,广东公安着力构建多元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让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今年春节期间,广州海珠警方监控中心发出预警,发现有疑似在逃人员出现在花市,现场指挥部立即指令上岗警力组织查缉。羊城突击队海珠分队迅速到位,三组警力展开地毯式搜索。半小时后,在花市堑口码头区域发现一名疑似嫌疑男子。民警通过移动警务大数据比对,发现该男子正是涉嫌非法经营在逃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抓捕。
从过去组织专业队蹲守到如今云平台自动报警,从街头盘问核查到警务终端人脸识别……广东公安推进大数据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犯罪人员数据库、指纹数据库、信息平台、视频门禁系统等,实现从以户籍管理为主的静态管理模式向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为对象的动态管理模式转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也参与到社会平安建设中来。广州白云快递小哥协助查毒,深圳打造“科技护城墙”,中山推进“全民治安”……一系列治安防控的新模式、新做法,在预防打击违法犯罪、加强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近年来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广东省市两级反诈骗中心从2016年起陆续建成运营,电信运营商和商业银行带着资源和权限进驻办公,通过跨界联动、合成作战,实现以快制快、精准打击,尤其在资金拦截方面,通过“速冻”赃款,跑出了“广东速度”。数据显示,这两年来,省反诈中心共劝阻潜在受骗事主46万余人,避免事主被骗损失近60亿余元,挽回被骗资金17.3亿元。
▶服务民生
深化改革,便民惠民送出“大礼包”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公安不断深化改革,推出系列惠民举措,借力科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走进位于佛山禅城的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数台身份证自助领证机、出入境自助办证一体机、车管业务自助机、“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整齐分类排列,群众正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办理各项业务。
多年前,申请往来港澳通行证还全靠纸质手写,如今一张银行卡大小的电子芯片通行证就能搞定。广东省出入境管理部门自主研发了“自助办证一体机”,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全省市县的24小时自助办证区160个,部署自助办证一体机、自助发证机等自助设备3000多台。今年第一季度,全省通过一体机办理出入境业务约4300万人次,其中,办理港澳自由行签注业务由过去需7个工作日缩短至现在3—5分钟。
在便民惠民方面,广东公安不断送出“大礼包”,今年5月率先推出41项服务事项上线“粤省事”,8月份再推110项服务事项,覆盖出入境管理、治安管理、交管、监管等种业务“一网通办”。
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广东一直没有停下过探索的脚步:2010年率先实施居住证制度,实现全省“一证通用”“一证多能”;2012年在东莞试点居住证社会服务功能拓展应用试点,实现金融服务、电子政务、小额消费、电信充值服务、公交服务、门禁应用、企业一证通等8项功能;2017年全面开通全国(大陆地区)所有省份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受理异地办理居民身份证192万张。
今年11月初,居民身份电子凭证正式面世,持有广东省公安机关签发的居民身份证的省内户籍居民,在省内的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可使用居民身份电子凭证办理住宿登记,实现“刷脸”入住酒店。
广东公安还推出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18项举措,涉及出入境签证、车辆入出境、边防通关检验、高层次人才落户、消防服务、三地警务协作等多个方面,最大力度服务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国际合作
密切交流,“中国蓝”身影频现世界舞台
在公安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信任和鼓励支持下,第二届世界警察手枪射击比赛11月12日至19日在广东成功举办,来自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名选手同台竞技,中国队斩获多个奖项。“反复奏响的国歌已经说明了中国选手的实力。”大赛主裁判阿兰·乔利表示,广东公安精心的筹备、热情周到的服务和精彩绝伦的开幕式都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届“安全、精彩、成功、圆满”世界警察盛会,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广东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国家外交大局和公安中心工作,全力做好国际警务交流与执法合作,打击犯罪、跨国追逃、海外维和、联合巡逻……“中国蓝”身影出现在世界多地。5年来,在公安部的协调指挥下,广东“猎狐行动”共抓获逃往境外的经济犯罪人员超过500人,居全国前列;广东警方赴马来西亚、亚美尼亚、肯尼亚等国,在当地协助下开展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行动,打击范围覆盖亚、欧、非三大洲。2013年,广东警队成建制组队,派出18名警员赴利比里亚参加维和行动一年。
广东省公安厅重点推进与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执法安全合作,以团组互访提升合作关系,以日常交流细化合作内容,不断深化与境外各方在保护我驻外机构和公民权益方面的务实合作。2015年至今,广东公安共承办33期外警培训班,共培训36个国家的执法官员620名。
▶智慧交通
依托大数据,营造安全顺畅出行环境
“某某停车场车位充足,距离150米;地下某某停车场,车位较少,距离50米……”打开手机地图,车位数量、收费标准、地址、行驶路线等信息一目了然。这项“便捷停车”服务,仅仅是广东公安联合高德地图推出的“互联网+行车服务”24项贴心服务中的其中一项。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道路交通运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广东机动车保有量2869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1894万辆。这么多的车辆上路,如何为群众创造安全、顺畅、满意的出行环境,是公安交警部门最重要的工作。
1992年,中山市成功研发第一代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车辆管理业务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向计算机管理模式的转变,拉开了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帷幕。此后,全省各地不断创新:深圳上线运行全国第一套冲红灯电子警察系统;佛山研发“第二代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佛山示范工程”……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交通事故等多系统信息共享、联网运行,大大提高了交通管理效率。
2007年,省公安厅交通指挥中心建成使用,集全省主干路网运行监控、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服务发布及交警勤务动态监督等功能为一体,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今年,借助“智慧新警务”的东风,全省公安交警部门积极推进“智慧新交管”,增强“防事故、保畅通、强服务”能力。目前已完成省级交通指挥中心升级改造,组建了“广东省交警大数据研判中心”。此外,研发车管服务机器人,引导群众办理车管业务;推出车驾管业务自助办理终端,实现业务“指尖办”;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进一步强化快处快赔模式……各地交通管理部门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提升服务能力。
■数读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公安机关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500多万起,查处各类治安案件1500多万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00多万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刑事立案由2013年的94.8万起逐年下降至2017年的57.1万起,破案数在2014年突破24万起,此后连续4年保持在20万起以上。
●2014年“猎狐行动”开展以来,广东公安共抓获逃往境外的经济犯罪人员554名,抓获人数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省反诈中心成立2年来,共劝阻潜在受骗事主46万余人,避免事主被骗损失近60亿余元;共封停涉案电话号码64.9万余个,成功止付涉案银行卡11.2万余张,挽回被骗资金17.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