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松陪着戒毒学员们进行戒毒文化学习。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钱文攀 摄
刘洪松与戒毒学员一起玩游戏。
刘洪松与刚入所的戒毒学员散步谈心。
深圳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普通人看来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而对于戒毒人员来说,这里就是一家“医院”,他们在这里可以戒除毒瘾;这里又像一所“学校”,他们在这里可以重新认识自我;这里还像一个“家”,他们在这里可以找到家一般的温暖。刘洪松是深圳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里一名普通的管教民警,从建所至今26年来,她一直兢兢业业、默默奉献,通过不断切换“医生”、“老师”和“家长”三种身份帮助戒毒人员点亮重生的希望,是深圳警队帮助吸毒人员戒毒最多的民警,已达1100人次。
个人档案
刘洪松,深圳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女子中队民警,曾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先后荣获三八红旗手、深圳市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今年,她所在中队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让戒毒学员感到温暖的“暖心妈妈”
6月26日,一阵阵悠扬的旋律在深圳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上空飘扬,一年一度的国际禁毒日关爱演出活动正如火如荼地举行,刘洪松所管教的戒毒学员阿秀(化名)在舞台上以一支《青花瓷》舞蹈赢得在场嘉宾和学员们雷鸣般的掌声。这是阿秀在这里经历的首个禁毒日,但却是刘洪松经历的第26个。
“每年禁毒日这里就跟过年一样,充满着欢声笑语。”刘洪松说,大部分戒毒学员曾因缺少亲情关怀而误入歧途,走上了吸毒这条路,戒毒所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可以让他们找到家的归属感,帮助他们早日摆脱毒瘾。
20岁出头的阿秀身材高挑、长相清秀、能歌善舞,如果不是身着一身戒毒学员服,很难想象她曾经是一名吸毒者。“父母从小对我管得很严,在他们面前我表面上是乖乖女,实际上却很叛逆。”阿秀说,她的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到大父母给她的假期都安排满了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直到考大学也是按照父母的意愿报考师范专业将来传承他们的教师职业,然而阿秀的理想是上艺术学院学舞蹈。
上了大学后,远离了父母看管的阿秀像一匹脱缰的野马,逃课、交男朋友、泡酒吧,最终被身边的朋友带上了吸毒之路。今年3月,阿秀从南宁远赴深圳给朋友庆祝生日时,在KTV吸毒被警方抓获。得知女儿吸毒被抓后,阿秀的父亲大发雷霆,表示要断绝父女关系。
刚进戒毒所,阿秀整天沉默不语,也不与身边的学员交流。刘洪松发现与自己女儿年龄相仿的阿秀情绪不太稳定,于是主动过来承担她的管教工作。刘洪松首先通过电话与阿秀的父母取得联系,然后再做阿秀的心理矫正工作。在得知父亲是因为一时难以接受她吸毒的事实,才说出断绝父女关系的气话后,阿秀心情开始好转,并表示要好好戒毒早日回到父母身边。
此后,刘洪松发现了阿秀的舞蹈特长,特意安排阿秀指导学员们一起排练“6·26国际禁毒日”节目。很快,阿秀找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和自信。“刘管教像‘暖心妈妈’一样关心我的生活和学习,让我找到久违了的家一般的温暖。”阿秀说。
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老师”和“医生”
走进深圳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主干道两边绿树成荫,道路一侧建有戒毒专科医院、技能培训楼,另一侧是学员病室、多媒体教室、技能培训基地、阳光电台等功能用房以及标准的操场,操场上还有一排健身器材。建筑物上“毒海无涯,回头是岸”的标语提示着人们,这里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铁打的场所,流水的学员。”刘洪松说,看着一批批从这里走出去重新回到社会的戒毒学员,心里感慨万千。20多年来,刘洪松见证了该所从简陋到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变成了集脱毒、康复、教育、科研、宣传、打击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特大型戒毒所。建所至今已收治戒毒学员近5万人次,其中得到刘洪松帮助戒毒的吸毒人员达1100人次。
“建所初期,这里的条件比较简陋,环境也异常艰苦。”刘洪松透露,当时深圳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就是一个围墙围着的大院子,院内只有两间不大的平房,一间作为戒毒学员们的宿舍,一间作为管教民警的办公室,每当下暴雨屋顶还会漏水。而且,当时的戒毒制度还不完善,学员不服管教的现象也很常见,偶尔还有携带艾滋病毒的学员与管教民警冲突的事情发生。
“如今设施一流,管理制度完善。”刘洪松说,针对刚入所的戒毒学员,管教民警会像一名医生一样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健康。新学员入所后首先会接受半个月的药物治疗,通过治疗使他们生理上的毒瘾基本解除,身体也基本康复。同时,戒毒所的民警还给戒毒学员安排了队列体操训练、健身操等体能恢复训练。
当戒毒学员摆脱毒瘾后,管教民警则像老师一样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早日回归社会。刘洪松还在戒毒所内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来丰富戒毒学员们的生活,所内设有图书馆、彼岸书社、修心学堂、文艺小组等多种形式的戒毒文化平台。刘洪松还帮助学员创办了自己的“1128”阳光电台,在学员间分享戒毒经验,传递正能量。
刘洪松还会每周安排部分戒毒学员与其家属会见,或者打亲情电话。春节、中秋节等节日,还会开展学员与家属面对面的亲情探访活动,通过亲情,鼓励戒毒学员好好戒毒,早日恢复健康,回到家人身边。
(来源: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