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中国荔乡”茂名高州,连片的荔枝园里红果压枝,空气中都弥漫着清甜的果香。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荔枝连片生产基地,2024年产量超20万吨,产业总产值达90亿元,成为富民兴村的重要产业。
在这片288平方公里的荔枝主产区,高州法院金山法庭以“法治护荔”为使命,创新打造“荔枝法庭”品牌,用司法温度守护“甜蜜经济”。
涉荔纠纷如何“不出镇”?
“我的荔枝要烂在路上了!”近日,电商大户阿芳带着一箱腐烂的荔枝冲进镇综治中心。
原来,她通过某物流公司发往外地的100多箱荔枝因冷库故障全部变质。镇综治中心立即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应急机制,10分钟后,由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督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解组在物流公司冷库集结。
“温度记录显示冷库曾断电6小时。”市场监督所人员固定证据时,物流公司负责人仍辩解:“只是短暂故障,对荔枝质量影响不大。”
金山法庭庭长朱祖永现场普法,明确指出物流公司应当承担的荔枝存储保管义务。现在每耽搁一分钟,荔枝损失都会不断增加。经3小时调解,物流公司最终全额赔偿6万元。“以前觉得打官司要跑断腿,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心里真踏实!”拿到赔偿款后,阿芳激动地说。
法官联合镇综治中心等部门诉前调解涉荔枝纠纷
这是金山法庭主动融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生动实践。法庭以2个审判团队为核心,联动辖区4个镇(街)综治中心、55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将解纷阵地前移到田埂果园,近三年,通过“1+6+N”工作体系诉前化解涉荔纠纷317件,调解成功率超90%,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良好效果。
法庭为何搬到“家门口”?
“现在开庭!”5月,分界镇储良村口的百年荔树下,国徽高悬,几张桌子搭建的“审判席”前,三十多位果农正旁听一起产品质量纠纷。
“用了他家的保果剂,果子没保住,叶子还黄了!”原告黄伯举着枯黄的荔枝叶愤愤说道。
“是他自己喷药浓度超标......”被告某农资店老板辩解道。
主审法官朱祖永当即邀请农技站专家现场检测,发现药剂氮含量严重超标。
为了让调解更加通俗易懂,朱祖永打了个比喻,“这就像是人吃药过量了会中毒,果树也一样。”最终该案当庭调解:农资店赔偿损失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庭审之后,“法律微课堂”就地开设,法庭自编的《“以案说法”案例选编》在果农们手中不停传阅。
这样的“荔枝树下普法”已成为常态。金山法庭针对荔枝种植、购销、物流等环节的法律风险,选取典型案例制作发放《“以案说法”案例选编》《水果购销合同参考样本》等宣传资料,近两年来,开展“送法进荔园”等普法活动35场次,现场讲解农资买卖、电商直播等法律知识,为果农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助力增收,近4年来没有一起荔枝购销纠纷诉至高州法院。
“庭所共建”怎样护产业?
“这些荔枝树比我爷爷年纪还大,绝对不能动!”2023年5月,金山法庭在根子镇开展“平安大走访”时接到村民们反映,当地某农业公司向村民租了99棵百年古荔枝树后,希望作矮化处理并进行品种改良,引起村民不满。
“马上就要到荔枝收购季了,耽搁下去矛盾只能越来越深!”朱祖永在当地镇委的支持下,迅速启动“庭所共建”多元解纷模式,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开展调解工作。
“古树保护不能只打经济算盘,它们在村民心中的价值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矮化老树、引入嫁接,可能果品更好、成本更低,但会伤了果农们的心,未来合作也无从谈起。”朱祖永先做农业公司的工作。
“对村里来说,古树拿回来自己管理维护,年年收成有收入,荔枝主题文旅还能拉动农家乐、民宿等项目发展,收入更可观!”经朱祖永一番分析后,村民们看到古树保得住、发展更有前景,个个喜上眉梢。
古荔树下,双方在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见证下顺利达成调解协议,承包方当场一次性付清拖欠的4万元承包金,99棵百年古荔枝树交还给村方。“古树保住了!钱也拿回来了!”村民们脸上露出了笑容,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凭借古荔枝树的资源优势,慕名前来该村及周边观光旅游的游客年超百万人次,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正是金山法庭以“庭所共建”护航荔枝产业的生动注脚。该庭还创新打造“庭所共建”多元解纷新模式,在根子镇、分界镇等荔枝主产区搭建“庭所+”平台,成立荔枝(龙眼)行业纠纷调解中心,组建专业调解队伍,为荔枝产业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保驾护航。该中心自2023年7月成立以来,累计化解涉荔枝纠纷237起,协助果农追回各项损失200多万元。
法官联合司法所调解涉荔枝纠纷
漫山遍野的荔枝林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司法为民的温暖故事。在这里,法治甘霖滋养着中国荔乡的“甜蜜产业”,绘就了一幅司法护航“百千万工程”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