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时不到,陈远怀就来到单位后山的“墓地”看望自己已故的老朋友“威索”。“威索”的墓地很小,也没有墓碑,但每次来陈远怀一下子就能在众多土丘中找到它。“我是看着它长大、立功和去世的。”对这只相处8年的史宾格犬,陈远怀感情深厚。
陈远怀工作的地点是广州市公安局警犬训练基地。如今已是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的他,每天和基地20多名警犬训导员一起,看护、训练着一只只警犬。在朝夕相处中,训导员和警犬之间形成了一种特别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警犬就会在他们的指令下追踪、鉴别、搜毒、搜爆,协助侦破案件,保护群众平安。
“第一眼就知道是我的犬”
“见到它的第一眼我就知道这是我的犬。”梁振杜抚摸着白色褐斑的史宾格“欢欢”说。梁振杜是该基地的警犬训导员,曾多次到外地遴选幼犬。
2011年,梁振杜代表大队去南京警犬研究所选择优质犬带回广州训练,性格沉稳的“欢欢”很快引起了梁振杜的注意。“别的小狗看到想要的玩具只会叫几声,‘欢欢’会一直盯着它看,很久都不挪眼。”梁振杜说,尽管不活泼,但“欢欢”的专注力强,性格执着,经过培训很有可能成为一头优秀的警犬。
经过一段时期的幼训,梁振杜在“欢欢”6个月大时把它带回广州。刚到广州时“欢欢”却水土不服,不吃东西,整天无精打采。“周围很多人都认为欢欢不行,劝我放弃,但我觉得我们性格投缘,一定要留下它。”梁振杜说,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输液和细心照料,“欢欢”终于恢复了健康。
“一开始‘欢欢’胆子很小,一摸它就会撒尿。”梁振杜笑着说,为此他也费尽心思。起初,梁振杜会带它在基地里遛弯,接着带它围着基地转,再后来就把它带到闹市区,适应在人流和车流多的环境下作业。
狗与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梁振杜特别注意照顾“欢欢”的情绪,在它沮丧焦虑时给予安慰鼓励。梁振杜说,“欢欢”的“自尊心”很强,每当在训练中没能完成任务时就会耷拉耳朵趴在角落,眼睛朝向一侧。梁振杜一边抚摸它,用轻柔的语气和它“谈心”,一边拿着它最喜欢的网球玩具逗它玩耍。很快,“欢欢”恢复了情绪,在玩耍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与人的相处。
警犬的训练有一套完整的“时间表”。一般而言,出生4个月到1岁前,是警犬的前期挑选和幼训时期。训导员会根据耐力、胆量、选取欲、占有欲、与人亲和程度等指标作综合考量,“比如抢玩具游戏,胆子大、好争抢、执着的我们会特别留意,作为警犬训练”,梁振杜说,随后便会对这些小狗进行幼训,培养基本的感情和认知。
亲和关系、服从科目、搜索能力训练……警犬训导员需要用1至2个星期建立起人与犬之间的信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它们坐、卧、随行等服从能力,继而训练搜索、气味关联、血迹鉴别等能力。
“气味关联能力训练是最困难的。”梁振杜说,由于环境对气味的影响大,为了提高“欢欢”的抗干扰能力,他经常让它分辨鸡血、鸭血、猪血等各种动物血液,甚至在垃圾堆中寻找特定气味的物品。在严格的训练下,“欢欢”多次执行并完成了刑事现场勘察任务。
凶案现场寻得作案工具协助破案
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训练,警犬们就可以奔赴“战场”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某地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件,陈远怀当天晚上10点半接到指令,便和另一名民警分别带着“南燕”和另一只刑侦犬迅速到达案发现场进行侦查。根据嫌疑人现场遗留的物品,“南燕”和战友迅速开始了气味追踪。从城区到郊区再到农村,经过2个多小时的追踪,在次日凌晨两三点时,“南燕”终于在该镇附近农村的稻田里发现了嫌疑人。
“南燕”是陈远怀训练的第一头犬。1992年,他从南昌警犬基地将它带回广州。这只德国牧羊犬聪明稳重,自1992年服役到2000年退休,在陈远怀的带领下参与过近500宗案件的侦查工作。
在不少案件的侦办中,寻找物证是难题。这时,办案民警可以借助警犬的强大嗅觉进行血迹搜索,为破案提供关键物证和线索。
2016年12月,某地发生一宗命案,嫌疑人持锐器将事主捅伤致死。当晚22时左右,梁振杜接到指令,带“欢欢”到达现场,对中心现场东侧外围区域进行搜索。
到达现场后,“欢欢”开始搜寻。当搜索至中心现场东北方向约60米处路边时,它捕捉到了血迹气味,很快钻到路边停车带与绿化带之间不到30厘米的缝隙中,接着在一棵树下做出“坐”的示警反应。梁振杜立马上前,发现了一把刀刃部分沾染少量血迹的银色刀具。经检验,该刀具即为作案工具。警方循线追踪,案发不到12小时便抓获了嫌疑人。
除了血迹搜索,警犬还能进行气味关联,寻找失踪人。2016年10月2日,广州某村一名78岁的老大爷走失。3日16时,梁振杜带“欢欢”到达现场,“欢欢”先闻了闻老大爷日常穿着的衣物,随后以他的居住的房屋为中心,在其北侧约1平方公里的山林进行搜索。
“山林环境复杂,灌木丛生,很多崎岖的小路。”梁振杜说,这给搜索增添了不少难度。
“欢欢”连续两天到山林进行搜索,经过16个小时的搜寻,依旧没有发现失踪者,警方随即排除了失踪者在山林的可能性。
随后,民警驾车沿失踪人员居住处北侧山脉边沿向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搜寻,终于在当天19时在一条公路边发现了老大爷。
“和狗在一起的时间超过家人”
“当了27年的警犬训导员,妻子经常说我和狗在一起的时间多过和她在一起。”1991年,陈远怀从部队转至广州市公安局,成为一名警犬训导员,多年如一日训练警犬。
2000年,服役9年的“南燕”光荣退休,陈远怀便于次年开始训练搜毒搜爆犬,“威索”就是他训练时间最长、也是感情最深的一头搜爆犬。“给它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它的搜索威力大。”
“找得快、找得准,不贪玩。”陈远怀说,2005年,他开始训练这只不到4个月的史宾格犬,3个月不到“威索”就掌握了搜索的基本技能。很快,“威索”成为了大队里最忙碌的搜爆犬。每年的广交会、北京奥运会、2008年冰雪灾害、全国及全省组织的警犬比赛,都有它的身影。
北京奥运会期间,陈远怀带着“威索”在首都机场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安保工作。七八月的北京骄阳似火,每天清晨“威索”就跟随陈远怀来到机场安检处进行巡逻,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中途有一次热得快中暑了,我就用冷水给他洗澡,让它保持清凉。”陈远怀说,几个月下来,“威索”一直坚守岗位,没有倒下。
2013年春节前夕,“威索”累倒了。当时陈远怀在外地执行任务,听说“威索”生病,每天都要打电话询问情况。任务结束回到广州,陈远怀第一时间回到警犬基地看望“威索”,却被告知几天前“威索”已经去世了。当天,在基地后山“威索”的墓前,陈远怀默默站立了很久。此后每年春节前,陈远怀都要去后山待上一会儿,回忆和这位老战友的点点滴滴。
2015年,陈远怀开始带另一头搜爆犬“酷狗”。不同于认真踏实的“威索”,“酷狗”尽管聪明,却“有点儿贪玩”。陈远怀对它施以“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严厉训练,适度予以奖励。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酷狗”的纪律意识提高了,执行任务时非常专注,即便是休息时间,也静坐在陈远怀身边,不和其它警犬一起玩耍。
2016年,陈远怀和“酷狗”被指派到外地执行一项重大的安保任务。就在出发前一周,“酷狗”被基地的另一头大型犬咬伤,让陈远怀焦急不已。“又是缝针,又是打吊瓶,就是不见好。”原来,趁陈远怀不注意时,“酷狗”就爱舔自己的伤口,因而缝合了两三次的伤口总是裂开。于是,陈远怀就把“酷狗”时时带在身边,甚至下班后就留在单位过夜,让“酷狗”坐在自己的身边。经过细心照料,“酷狗”到达任务区后的三四天就完全恢复了健康,并在会议安保中表现出色,获得了当年公安部评定的“二级功勋犬”荣誉。
“我们的工作需要爱心和耐心。”陈远怀说,警犬训练重复单调,面对的还是不能说话的动物,特别需要真诚、耐心的沟通。得益于家人的理解,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警犬身上,成为狗狗的知心人。
“如果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当一名带犬民警。”陈远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