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中文网”小说被违法采集、TCL集团子公司商业秘密被上传百度文库……近日,广东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并公布2017年度广东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广东省检察机关共批捕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670件6782人,起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4712件8074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检察案件27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最高检的肯定。办案过程中,广东检察机关始终坚持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平等保护的理念,所办案件中品牌来源地为大陆以外地区的共673件。
广东省检察院侦查监督一处处长刘顺龙介绍,近年来,该省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类型高度集中,并且区域特征明显。所有类型案件中,侵犯商标类案件占总数的95%以上,侵权对象以电子产品、手袋、衣服、酒、日用品为主,同时逐步蔓延到汽车配件、电缆,乃至医疗器械等产品上,对老百姓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交易平台迅速发展,知识产权犯罪网络化特征日益突出。有的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沟通联络、寻找合作者,分工合作,互相提供上下游环节的产品,并通过物流送达对方,犯罪分子之间不需要见面,甚至互相不清楚对方的真实身份,极具隐秘性。与网络相关的侵犯著作权犯罪增多,侵权方式从过去通过网络下载文学作品、歌曲,逐渐发展到复制游戏源代码等。
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具有专业性强、证据容易灭失等特点,前期取证的成效决定了案件的后期走向。检察机关加大对该类案件的引导侦查力度,并充分发挥刑事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和审判监督职能,避免放纵犯罪。2015年以来,广东检察机关共追捕知识产权犯罪嫌疑人85人,追诉106人,监督立案7件,提起抗诉16件。
为防止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以罚代刑、降格处理,广东检察机关积极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建成了省市县三级联通的“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截至2017年底,行政执法机关共有16.8万件案件录入平台,其中包括1.58万件侵权假冒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