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人工智能+”行动迎来重要进展: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明确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提出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人工智能+”行动,将助推公安机关“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意见》明确,安全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应用,打造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规划服务、全程智能办理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动构建面向自然人、数字人、智能机器人等多元一体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监管、防灾减灾救灾、公共安全预警、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升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指挥决策、现场救援、社会动员等工作水平,增强应用人工智能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能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网络空间治理,强化信息精准识别、态势主动研判、风险实时处置等能力。
近年来,公安部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建设,强调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大力推进新技术装备建设应用,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今年5月22日举办的“公安部机关大讲堂”,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专题辅导报告。5月中旬举行的第12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具备智能分析、自主决策能力的警用机器人引起广泛关注。
各地公安机关加强谋划布局、强化关键技术攻坚、丰富公安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公安实战。如,北京公安机关指导互联网头部企业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备案测评,帮助企业加强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安全审核;湖北武汉公安机关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反诈预警精准度与覆盖面,拓宽涉案账户拦截渠道;浙江舟山公安机关借助人工智能算法,精准预测交通流量,破解旅游大客流疏导服务难题。
记者日前在贵州省公安厅情报指挥中心调研采访时了解到,贵州公安研发的人工智能实战品牌“贵警智脑”大模型已在全省实战应用。在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阳光派出所,所长符艺向记者介绍:“‘贵警智脑’帮助我们实现了笔录提纲自动推荐、笔录质量AI点评及关键词自动提取、案件自动串并等功能,相当于每个侦查员背后都有一位优秀的审讯专家作支撑。”
《意见》的发布让符艺对人工智能赋能警务实战充满信心和期待:“目前,‘贵警智脑’大模型已实现了公安工作15大场景的高频应用,希望它持续升级迭代,赋能更精准、使用更便捷、效果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