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新的学年开启。9月5日,北京市第二中学报告厅座无虚席,未成年人审判主题歌曲《少年飞扬》、普法歌曲《脊背上的光》的旋律悠然流淌。在师生们的翘首以待中,一场特别的法治课如约而至。
这是兼任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长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第八次来到北京二中授课。去年,张军与同学们就强化犯罪源头预防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这次授课,张军结合对涉未成年人案件的系统梳理,继续向深处发掘,以《以案为鉴知行止》为主题,深入剖析案例背后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廓清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误区,为现场师生家长提供具体的行为指引。
提升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授课前,张军向学生代表赠送了法律图书和法院文创产品。热烈的掌声渐息,课堂以“同理心”开篇。
“所谓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张军在课堂上为师生们讲述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典故。他列举案例指出,在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当法官问这些被告人“犯罪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会对被害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损害)”时,回答往往都是“没有考虑过”。同理心的缺乏使得他们察觉不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和痛苦。
“伤害”有身体上的“伤害”,还有精神上的“伤害”,如言语谩骂、侮辱、捏造事实诬蔑、诽谤他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不少“伤害”通过网络实施,基于网络平台的易传播性和匿名性,危害后果更为严重。近期,“开盒挂人”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暴力,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多次发生,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另外,网络“围观吃瓜”也需要引起警觉。某地一名13岁女生遭围殴,有人在旁边拍摄视频并传播,造成网络围观,使受害人心理遭受更大伤害。这种伤害传播行为同样是不允许的。
面对台下一张张稚嫩而认真的脸庞,张军谆谆告诫同学们要多换位思考,行动之前想想对方的感受,如果自己不愿意承受就要立刻罢手。在网络上,既不能做躲在键盘后面的施暴者,也不要做盲目从众的跟帖者和评论者,保护他人,同时也保护自己。
“课堂上讲述的案件和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案例中的同学,如果当时能多一些对他人的敬畏,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北京二中高二学生王一宸语气坚定地说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一直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学会更加尊重他人、与人为善,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
“张院长授课过程中,引用了很多经典、古训,这充分说明现代法治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统一性。”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导演、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孟艳表示,“我们在教育中,要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将德育、美育与日常课程充分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美德与审美成为青春最亮丽的色彩。”
敬畏规范:约束也是保护
“依法治国、尊法守法,核心在于依规范做事。”
不遵守规范,可能给自己带来风险。在小林诉某公交公司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中,某公交公司的公交车靠站停车后,15岁的小林因看到前车门(上客门)排队等候上车的乘客较多,担心无法上车,就从后车门(下客门)上了车。因在该站点恰好无乘客下车,驾驶员稍作观察后按下关闭后车门的按钮,当时小林右脚刚好踏上公交车,导致小林右脚被车门夹住。驾驶员发现小林被夹后立即打开后车门,小林随即摔倒在地。次日,小林到医院治疗摔伤,伤情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小林违反该市人民政府颁布的规章——《城市公共交通车、船乘坐规定》所规定的“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的乘车规则,应认定其存在过错(重大过失),对事故承担主要责任。
不遵守规范,还可能给他人带来风险。在一起案件中,13岁的小王家中饲养有一只大型犬,平时主要由家长负责遛。某日小王放假回家后,独自一人将狗带到家附近的公园玩耍。在经过一个3岁大的小孩时,犬只突然狂性大发扑了上去,但小王并没有采取牵绳和给犬戴上嘴套等防护手段,无法制止犬只对小孩的攻击,只能眼睁睁看着小孩被咬伤。人民法院依据受伤情况判决监护人承担了民事赔偿责任。
张军指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学们在学习、生活、成长中,在为人处世时必须遵守规范,从学生时代就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和意识,自觉维护规范、法律的尊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七一八友晟电子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检验班班长管文会深表认同:“现在在家庭教育中或网络上的一些言论,特别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自由,却常常忘了告诉孩子,自由是以他人权利为界限的,彰显个性的同时更要遵守整个社会的公共规则。”
涵养正确价值观念:勿以恶小而为之
“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正确区分善恶美丑。”
从一些案件看,一些未成年人违背“不占他人之物”的原则,自以为聪明,坑骗他人钱财,不劳而获,因此触犯法律。16岁的小雅在一次网购退货时不慎少退了部分商品,但平台和商家没有发现,将全部货款退给了小雅。这次经历让小雅发现自己可以钻平台的漏洞,通过购物后只退空包或部分商品的方式,骗取平台完整退款,并将留下的商品二次出售换得现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小雅用自己和周围好友的账号一共骗取了10余万元退款。小雅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一些未成年人甚至因为相信“天上掉馅饼”而掉进陷阱,蒙受损失。12岁的小赵在短视频APP上看到一个免费赠送千元游戏皮肤的视频,就点击进入粉丝群聊,对方让小赵扫描二维码,小赵扫码后出现了一个兑换界面,随后对方以激活费、认证费等理由让小赵陆续扫码支付上万元,直到家长发现后报警,查获对方系诈骗犯罪。
案例反映的未成年人坑骗他人或者相信“天上掉馅饼”,都与是非观念缺失有关。张军嘱咐在座的学生,同学们要涵养正气,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积极向上、向善、诚实守信为美,以为国家建设贡献聪明才智为追求,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高二学生姜承楷说道:“张校长既像一位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授法律知识,也像一位长辈语重心长地教我们做人道理。我印象最深的是利用网购漏洞来获利的案件,启示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同时要明辨是非对错,‘勿以恶小而为之’。”
参与现场听课的北京二中家长康娟娟认为除了关注孩子“看得见”的健康和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看不到”的正义感、价值观:“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让孩子在努力成才的同时,成为一个好人。”
思政教师张莹表示获得感满满:“中学进入人格塑造关键期,一个个案例提示我们在教育引导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学会沟通和表达:畅通自我保护通道
“拥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个女孩和同学发生纠纷后,发现妈妈总是指责她。她误以为妈妈不爱她,遂自暴自弃,不仅多次自残,而且和不良群体也有了交往。后女孩被送入专门学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后,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误解了妈妈。她从自己的经历得出的宝贵教训是要多和妈妈沟通。
多起由线上交友引发的性侵、强制猥亵案件反映,被害人与家人缺少沟通,无法从家庭内部获得足够的温暖、感受不到家人的爱,因此她们或隐瞒自己承受的痛苦,或沉溺在犯罪分子给她们编织的谎言中,与犯罪分子发展成为恋人关系,继续遭受侵害。
张军的语调满怀亲切,同学们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境,要勇于告诉家长、老师、亲友。“一定要知道,你的身后还站着家人、老师、政府等可以提供支持的力量。”
案例反映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或受到侵害,往往缘起于与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不畅。在场的师生与家长或俯首笔录,或凝神静思,每至会心启发之处,皆颔首应和。北京二中学生家长李微说道:“沟通是一种双向奔赴。保护孩子的本质是用彼此的信任和沟通,让孩子拥有分清善恶、辨别风险、寻求帮助的能力。”
“希望更多家长、教师通过这堂课意识到成绩之外,人生广阔,品格之美,同样耀眼。”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京开高速公路管理分公司青云店收费管理所收费班长王争表示,近年来,人民法院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举办法院开放日、发布普法视频、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等多种形式的工作,为青少年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未成年人成长课题需要多方同题共答,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融合发力,才能共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校园内,“鸿鹄有志,内美修能”的铭文赫然在目,发人深省;报告厅中,“滋兰树蕙,法治护航”的授课关怀殷殷,深入人心。秋光正好,一曲以法为弦、以爱为章的交响曲正在奏响,它慷慨而明亮,引领少年步履坚定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