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一场来自全国公安刑侦部门的巅峰对决——第五届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甘肃兰州拉开序幕。
本届大赛由公安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公安刑侦部门的32支代表队、288名刑事技术“尖兵”闯进决赛,在个人赛和团体赛中进行了两天的激烈角逐,共同上演了一场闪耀科技之光、紧密贴近实战、兼具创新传承的刑事技术盛会。
一次刑事技术创新发展的立体化展示
9月25日9时,在个人赛赛场内,痕迹、影像、电子物证等8个专业的参赛选手准备就绪。一台智能机器人来回穿梭,协助裁判员巡考。
负责现场引导的人形机器人、能够答疑解惑的刑事技术数智人“刑小技”、实时转播赛况的无人机……这些来自各地公安刑侦部门的新技术装备首次亮相赛场,迅速成为全场焦点。
“大赛是‘风向标’,也是‘催化剂’。”大赛组委会成员、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刑事技术处处长冷泠说,本届大赛聚焦推动刑事技术创新发展,在全面考核参赛队员应用新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引入一系列前沿技术成果进行展示,确保赛事内容与前沿技术紧密衔接,推动刑事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全面转型升级。
9时30分,比赛开始。参赛选手们紧张而专注地盯着电脑,流畅地操作着各自研发的智能化系统。屏幕上,复杂的案件数据、三维模型与交互界面不断切换,节奏密集的键盘敲击声响彻整个赛场。
在电子物证赛区,重庆代表队参赛选手、巫溪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庹廷皓的屏幕上,代码快速滚动。他正在对人工智能数据进行侦查取证,还原关键犯罪信息。
“今年的比赛内容,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刑事技术正在向智能化快步迈进。”第三次参加大赛的庹廷皓告诉记者,今年的比试题目更加紧贴前沿技术,比赛结束后会将新知识、新经验带回当地,和大家分享交流,一起攻克技术难关,“我们更快一步,群众的安全就会多一分。”
本届大赛涵盖刑事技术的多个关键环节,新增法医、理化、文检3个专业,旨在促进刑事技术全领域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体系化作战能力。
在法医赛区,安徽代表队参赛选手、合肥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技术处警务技术三级主任韩志杰运用智能化系统,逐一核查、排除干扰。提取出完整的线索后,他长舒一口气,揉了揉发胀的眼睛。
韩志杰深耕专业领域30年。作为技术革新的亲历者,他意识到科技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工作模式——现在的新技术装备,能精准检验出人眼识别不到的微量元素,让证据更扎实、更经得起检验。
“这次大赛的题目很新颖,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意识,有助于推动新技术在多场景的实战应用,更加有效打击犯罪。”韩志杰表示。
一场对刑事技术应用实战能力的有效检验
9月26日9时,记者来到团体赛赛场,写着“引导侦查、支撑诉讼、服务全局”字样的展板首先映入眼帘。参赛选手们正有序穿戴装备、整齐摆放检测仪器。
“开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8名不同专业的参赛选手,在领队的统筹指挥下,对模拟案发现场进行全方位勘查。检验、记录、拍照同步进行;提取痕迹、固定标牌、恢复数据,一系列动作精准高效、干净利落。
“帮忙提取生物样本”“协助分析文件来源”……在高度还原的实战环境中,每名选手都全神贯注、争分夺秒,快速交换指令、协力完成比赛。
据了解,本届大赛模拟案发现场,搭建了团体赛场地。各专业参赛选手要协同作战,才能完成从现场勘查到证据链闭合的全流程作业。
“我们不仅要比拼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还要比拼应对未来犯罪的有效举措。”担任大赛命题组组长的公安部鉴定中心警务技术二级总监王明直介绍,本届大赛聚焦实战,重点考察复杂案件现场处置能力,系统锤炼八大专业体系化作战能力,进一步为案事件精准定性、高效处置提供坚实技术保障,充分发挥了刑事技术在加强社会治理、支撑侦查实战中的强大效能。
刑事技术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和科技支撑,是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全国公安刑侦部门坚决落实公安部党委要求,锚定“引导侦查、支撑诉讼、服务全局”职能定位,持续提升刑事技术实战效能,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
紧贴实战、服务实战,是本届大赛的鲜明导向,也是全体参赛选手的深切共识。大家纷纷表示,大赛不仅是对专业技术的检验,更是对实战能力的全面锤炼。
“高度还原的案发现场,充分检验了我们在实战中应用的新技术装备。模块化、关联性的赛题设计,有利于促进各专业民警的协作,提升刑事技术工作效率。”浙江代表队领队、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邱殿聪说。
“大赛突出实战、注重实效,能促使比赛成果快速转化为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我将把先进经验带回基层一线,助力刑事技术工作提质增效。”甘肃代表队领队、甘肃省玉门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牛海伟说。
一条发现人才锤炼人才汇聚人才的新赛道
比赛间隙,年过半百的刑侦专家手把手指导年轻选手,刚入行的技术新锐带着疑难问题虚心求教……赛场内外,不仅有巅峰对决的精彩瞬间,更有刑事技术事业的薪火相传。
本届大赛中,这种传承与创新交织的场景无处不在——老专家们的命题思路引导着技术创新方向,中年技术骨干承担着攻坚克难的重任,年轻选手带来创新思维和方法。多位青年选手表示,将继承老一辈刑侦专家严谨务实、追求极致的精神品质,勇于创新、敢于攻坚,用技术与智慧守护万家平安。
这份传承,在备赛环节也有体现。四川代表队领队、四川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技术处二支队支队长周宇驰分享了他们的参赛历程:“我们在赛前封闭训练期间,邀请了经验丰富的刑侦专家对参赛选手进行一对一辅导,还邀请了往届参赛选手传授经验。”
“我们通过这种‘传帮带’的模式,将老专家的经验智慧、往届选手的实战心得与年轻队员的创新思维融为一体,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周宇驰表示。
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不仅是技术比拼的舞台,更是发现培养刑事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自2021年起,公安部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连续举办五届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有力提升了公安刑事技术队伍整体能力水平。
“大赛是发现人才、锤炼人才、汇聚人才的重要平台。这种代际传承、教学相长的模式,将推动刑事技术事业持续发展。”王明直说。
9月26日18时,两天的激烈角逐落下帷幕,参赛选手即将返回各自工作岗位。对他们而言,这是一趟满载而归的旅程——他们收获了先进经验,见证了技术革新,更在精神传承中坚定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守护人民平安幸福的决心和信心。
这届被智慧之光点亮的大赛,将正义之剑淬炼得愈加锋利,必将为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