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深圳市福田区创新将心理疏导机制引入行政复议调解,通过“心理疏导—法律解析—多元解纷”三维调解模式,在案件办理全流程加强调解工作,积极探索“议前调解”新路径。截至目前,已成功在议前阶段调解案件156宗,调解和解率达17.16%,推动行政争议化解端口前移。
“我属于正当防卫,为什么还要被处罚?”近日,因与同事发生肢体冲突而被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后,刘女士(化名)带着强烈的不满来到福田区行政复议中心申请复议。调解员看完申请材料后并未急于分析案件对错,而是首先倾听其诉求,舒缓其情绪。待其逐渐放松后,再结合现场视频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及类似案例,耐心进行释法说理。最终,刘女士认识到自身行为失当,主动撤回复议申请。
2024年8月,福田区行政复议中心成立调解工作室,聘请两名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专职复议调解员。他们既释法明理,也注重情绪疏导与心理干预。今年以来,在复议申请环节成功调解63宗,受理环节成功调解并撤回34宗,当事人自愿放弃申请59宗。同期全区新收复议案件909宗,近六分之一争议在复议前得到化解,有效减少了程序空转,释放了群众非理性情绪。
何姐(化名)是小区有名的热心大姐,却因新邻居将鞋柜放在公共楼道而愤懑不平,劝阻无果后,她怒而损毁鞋柜,被公安机关以“损毁他人财物”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决定。拘留释放后,她情绪崩溃,出现拒食、抑郁等状况,纠纷也未彻底解决。在其家属陪同下,何姐来到复议中心,调解工作室迅速启动心理危机干预,由调解员制定心理介入方案,通过多次一对一辅导,缓解其认知偏差和心理压力,帮助其重建社会认同感和生活信心。
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调解员的心理专业优势,通过“心理+法律”双介入机制,为当事人提供情绪疏导和法律引导,精准定位案件法律争议与心理症结。目前已实施应急心理干预45人次,完成个案深度辅导8宗、一对一心理辅导27次,及时就地预防调处化解矛盾纠纷。
年近八旬的李老(化名)因小区历史遗留问题多次申请复议。虽然相关争议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但老人仍不断奔波维权。调解工作室研判认为,若不能从根本上摸清诉求、化解心结,纠纷将难以彻底解决。工作室迅速启动复议调解联动机制,联合属地街道上门走访,进一步与社区座谈沟通,最终明确诉求实质,协同家属和社区形成共治方案,从源头上推动矛盾化解。
福田区制定《关于加强行政复议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整合全区行政调解力量,自今年起实现复议调解全覆盖。由区复议中心牵头搭建平台、前移解纷端口,通过“一键启动”机制快速厘清案件、传导诉求,推动大量行政争议于议前阶段实现实质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