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树下,交流研讨;邕江之畔,切磋琢磨,国家法官学院广西分院处处涌动着学习的热潮。10月20日至24日,2025年全国法院督察工作培训班在国家法官学院广西分院举行。
这个培训班办在“关键时刻”,人民法院督察部门更名及职责调整刚满五年。
这个培训班面对“关键少数”,参训人员是来自全国高中级法院的163名督察部门负责人。
这个培训班聚焦“主责主业”,大家深入研讨交流,共商如何“强化理论武装、厘清督察职责、交流工作方法、提高履职能力”。
在为期5天的培训中,大家接受精神的洗礼,碰撞思想的火花。
强化理论武装,把准政治方向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明确指出,法院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人民法院督察工作亦是如此。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关键是怎么讲?
真学,深化于思——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
开学第一课,培训班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题,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林前来授课。
“政治站位高、理论阐释深,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是一堂深刻而生动的政治课。”大家纷纷表示。
真懂,内化于心——
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更要知其所以必然,真正让理论知识入脑入心。
“大家要专心听讲、认真学习领会授课内容,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这是开班式上的要求,更是每名参训人员的行动。
课堂上,大家认真聆听,不时提笔记录。宿舍楼里,书桌旁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对思想的领悟,在思考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在求索中升华。
真信,固化于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强化监督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党和国家监督工作、怎样加强党和国家监督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监督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和科学指南。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监督工作重要论述,充分发挥督察部门内部监督职能”授课结束后,大家久久不愿散去,围坐在教室里,说认识、谈体会。
思想的指引,如灯塔,如星辰,激荡起深刻的共鸣,升腾起昂扬的精神,汇聚起奋进的力量。
真用,外化于行——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此次培训班的课程设计兼顾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既有课堂讲授,又有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分组讨论、调研座谈;既有理论的“解渴”,又有实践的“解惑”。
“讲政治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只有把督察工作做好了,才能支撑和服务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才能以严格公正司法厚植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这就是督察干部讲政治的具体实践。”授课老师明确指出。
……
思想为行动之始,精神是干劲之源。培训期间,督察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牢固,步伐更加铿锵。
厘清督察职责,做实主责主业
五年来,人民法院督察工作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前行。在培训班筹备工作会上,最高人民法院督察局负责同志指出,如何推动督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而答好这道题的前提,就是要从政治上把握督察工作、从落点上聚焦主责主业。
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痛点——
培训前,最高人民法院督察局坚持群众路线,问需于基层,主动征求各地法院督察部门的意见建议,“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努力做到精准培训。
“我们承担了太多职责之外的工作,比如检查上班考勤、下班关灯等情况。”“督察不能当个筐,什么事都往里装,要统一认识。”不少督察部门和干部反映,希望通过培训进一步厘清工作职责,帮助督察干部更好地聚焦主责主业。
摸清了问题,培训班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回应督察干部所需。
明确职责任务,有的放矢——
全国法院督察工作会议明确,人民法院督察部门是以监督审判执行权运行为主要职责的综合业务部门。
课堂上,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和张军院长关于督察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聚焦主责主业做深做实督察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交流。
持续用力狠抓“三个规定”落实,做深做实司法巡查、审务督察工作,做好党风廉政建设指导督促工作,下大力气推进法官惩戒工作,推进司法赔偿案件追偿工作,严肃认真办理群众投诉举报,做好司法审判行为风险防控系统应用工作……
人民法院督察部门就是要聚焦审判执行权、司法管理权行使中的突出问题,“抓前端、治未病”,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问题,促进端正司法作风,推动规范司法行为,努力为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作风保障。
凝聚思想共识,锚定方向——
利用培训班这一“送上门”的调研契机,最高人民法院督察局组织召开全国法院督察工作调研座谈会,各高院参训带队人共话督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认真谋划如何加强对审判执行权的监督。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督察室主任汪军谈道:“司法办案是人民法院权力运行的主要载体,管住‘案’是管住‘人’、治好‘院’的关键。做好督察工作,必须紧盯审判执行工作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办案问题!”
夜已深,讨论仍在继续。
交流工作方法,促推攻坚克难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各地高中级法院督察部门负责同志共聚一堂,机会难得。培训班组织全体参训人员深入交流,使集中培训成为开展调研、分享经验、推动工作的平台。
这是守正的智慧——
在法官惩戒专题研讨中,6个高院介绍当地今年开展法官惩戒案件的整个流程,解剖麻雀,由“点”及“面”;在司法巡查专题研讨中,6个高院总结规律,分享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督察局局长赵乘勇谈道:“法官法对法官惩戒作出了明确规定,开展法官惩戒工作必须严格依法规范进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督察室主任于地谈道:“建议尽快出台配套制度,进一步提高督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依法”,是分享中的高频词。依法依规督察,方能确保督有依据、察有边界。
这是迎难的勇气——
如何把严管就是厚爱落到实处,如何最大限度防范和减少法院干警违纪违法问题发生?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姿态开展督察工作?
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主动”二字。
“不能等着问题送上门,更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要主动谋划,积极作为,聚焦人民法院中心工作,聚焦司法审判突出问题,聚焦院党组重点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程介入,抓早抓小,主动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把隐患化解在初始状态,切实把‘抓前端、治未病’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全体参训人员分组讨论中,大家不约而同提到。
这是心声,更是号角!
这是责任的担当——
如何让干警习惯于在受监督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自觉规范言行?这道思考题摆在每名督察干部面前。
“答案就是常态督察,抓在日常,严在始终,把督察监督融入干警司法办案各个环节。”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督察室主任石婕边整理笔记边说。
督察工作,重在较真。敢于拉下脸来监督,当好“探头”和“利剑”,切实让法院干警时时刻刻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这就是督察干部的担当。
这是创新的魄力——
一个细节值得回味。
在紧凑的日程中,本次培训班专门安排了“人民法院司法审判行为风险防控系统的功能与应用”课程。
依托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最高人民法院督察局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梳理司法审判行为风险点,研发上线了“司法审判行为风险防控系统”。这个系统是科技赋能督察工作的最新成果,是督察部门开展精准督察的“最强大脑”。
“督在关键点、察在要害处”,正在实现。
提高履职能力,争当行家里手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督察干部履行监督审判执行权运行的职责,只有了解掌握审判执行工作的特点规律、运行流程以及廉政风险点,积累督促化解风险、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督之实、察之微。
炼就“火眼金睛”——
直击痛点难点,条分缕析,开展“手册式”指导。
“符合条件的当场登记立案,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理由,补正材料一次性告知,不得人为限制立案。”
“解决案款与案件对不上、发不出等问题,关键在于严格落实‘一案一账号’制度。”
“扣除、延长审限应当符合法定情形,院庭长要认真把关、严格审批,不得随意扣除、延长审限。”
培训班邀请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立案、执行、审判管理部门的专家登上讲台,围绕司法审判工作不同环节中的常见违规违纪问题及如何发现,教思路、授方法、谈对策,既把问题讲够,也把对策说透,提高督察干部发现问题的能力。
做到“长牙带刺”——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监督审判执行权运行是督察部门的主要职责。对于监督发现的司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违反审判职责问题,必须依规依纪依法追究司法责任。
培训班专门安排“法官惩戒工作实务”、“司法赔偿案件追偿工作实务”课程及经验交流,让督察干部深入理解相关政策法规,以严肃追责强化制度执行,以精准追责促进担当作为。
“不仅讲干什么、为什么干,还讲怎么干、怎么干好,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参训干部由衷点赞。
磨砺“钢筋铁骨”——
斗争性是督察工作的基本属性。讲原则是督察干部的基本素养。只有自身强、自身硬、自身正,才有监督别人的底气。
培训班坚持严格管理,向每一名参训人员发放学员守则,要求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培训期间,所有参训人员一律实行封闭管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培训中,带着憧憬来,满载收获归。
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练兵场。10月24日傍晚,培训班结业式落下帷幕。全体参训人员走出会场。他们满怀壮志、步履铿锵,即将奔赴各自岗位,把所学所思所悟带回各地法院,及时转化为推进人民法院督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行动,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督察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