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连续多年上榜赛迪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3年、2024年蝉联“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获评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广州市天河区,用法治底色绘就发展亮色,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法治引领
每一项决策经得起法律和实践检验
天河区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以“头雁效应”激活全域法治动能。
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干部通过参与专题课程、沙龙等形式带头学习。组织2万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学法考试,开展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活动,让法治思维成为干部履职履责的内在自觉。
制度建设的精细化更彰显法治定力。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2023年以来,高质量完成26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备案审查率达100%。
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将花城广场管理、困难群众扶助等民生关切纳入年度决策目录,今年以来,全区各单位通过公职律师与法律顾问对3000多份重点文件、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经得起法律和实践检验。
数字政府
公共数据管理能力位居全市前列
从“数据跑路”到“智能领跑”,天河区以数字政府2.0建设重构政务服务生态。
构建由“天政务”“天数据”等五大基础平台组成的“天系列”体系,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汇聚政务数据22亿条,建成26个专题数据库,公共数据管理能力位居全市前列。今年更率先部署DeepSeek-R1大模型,推出“天慧助”智能服务系统,覆盖商事登记、人才补贴等高频场景,咨询响应速度缩至秒级,解答准确率超99.99%。
数字化赋能正渗透到治理末梢。在“百千万工程”中,政务信息“一张图”实现区、街、社区全覆盖,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力量;城中村治理全面上线“穗智管”特色数据看板,结合大模型工单智能分派功能,派单准确率提升至90%,流转效率提高40%。跨域服务更打破地域界限,联合20省91个地区实现720项高频事项“跨域通办”,港澳服务专窗延伸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让政务服务既有精度更有温度。
法治营商
与产业精准对接培育市场“新沃土”
在市场准入端,天河区创新个体工商户清税、注销、转型“三件事、一次办”,开设“个转企、规转股”专窗,实现即来即办;在政策落地端,开展“百项解读助万企”行动,通过媒体联动模式深化政策解读,让企业“懂政策、用政策”。
法律服务的深度融合更显专业优势。正式启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法务中心,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高端片区加速成型,涉外法律服务融合交流中心常态化开展跨界赋能,APEC—ODR跨境商事争议解决平台促成全市首宗涉外商标保护调解案的成功调解。“行政、司法、仲裁协同保护知识产权”案例获评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十大最佳实践。
针对“一新一外”群体及金融、高新企业需求,在全省首个港澳青年支援中心、全市首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服务站等9个特色法律服务站室,推出“企业孵化全周期法律服务清单”,推动法治与产业精准对接。
规范执法
包容审慎监管 传递法治温度
天河区以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为抓手,让行政执法在阳光下运行。
今年以来,全区行政执法单位通过省公示平台公开裁量权基准,累计公开执法结果超40万条。深入推行涉企检查“亮码入企”,全区入企亮证次数达上万次,以规范执法提升公信力。
包容审慎监管更传递法治温度。依托信用风险分类系统,对75万户企业实行智能化评级,为1909户“白名单”企业提供包容期监管。全面推进审批业务资源整合改革,构建“1+3”政务服务创新模式,着力打造“一站式”高效审批服务平台;加快“证照联办”与“一照通行”改革,全面落实“告知承诺制”,扩大全程网办和“双向寄递”服务范围,许可审批事项压减时限94.16%,即办率86%。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天河区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推动母婴室建设、学生心理健康等民生实事落地。拓展企业监督渠道,建立区级行政执法监督涉企联系点41个,定向收集企业意见和建议。
未来,天河区将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法律服务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基层执法效能,完善涉外法治服务,以更坚实的法治保障,奋力开创天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