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全省首个生态保护纠纷化解中心、首家“非遗‘和’文化调解室”;成立全市首个产业功能区立法联络站、首个区级版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首家线上法治展览馆;江南中街青凤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新港街道银禧社区等10个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近年来,广州市海珠区立足区域发展实际,依托法律服务集聚活跃的优势,以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海珠云上片区建设为核心抓手,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百千万工程”落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以法为尺:筑牢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根基
海珠区聚焦决策规范化建设,制发全市首份关于街道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区级管理指引,进一步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监督。
海珠区通过编制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五大关键性程序,同时充分发挥区政府法律顾问参谋助手作用,为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逐份出具书面法律意见,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经得起法律检验。
在政务公开领域,海珠区坚持“应公开尽公开”原则,创新创办“政务直播间”,全方位保障公众知情权。这一做法成功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务公开发展报告(2024)》,成为全省政务公开领域唯一入选案例。
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目前,海珠区已实现233项事项可容缺容错受理,超1600项事项免提交纸质材料办理,283项市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落地海珠通办。
此外,海珠区将15个许可事项整合为企业开办“一件事”,经营主体设立用时从52天大幅压缩至1天,极大降低了企业办事时间成本。
有法必依:推动执法力度与温度有机融合
为提升执法水平,海珠区率先出台全市首份行政执法辅助管理制度文件,扎实做好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法治保障,组建行政执法导师团,纵深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规范涉企执法,海珠区全面推行“亮码入企”和入企检查通知书制度,对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加强跟踪督办。通过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的作用,构建起遏制“趋利性执法”等问题的法治屏障。2025年1月至10月,全区各单位涉企行政检查次数同比降幅达30.2%,专项行动成效初显。
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不断强化。海珠区通过开展政府采购服务项目自查自纠,对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财务收支等重点领域进行审计,有效提升财政监管质效。
同时,成立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海珠工作站和区级行政复议委员会,构建“专家评审、双轨审查、全域调解”的新型行政复议体系,实现全链条监督指导,大幅提升区域行政应诉质效。
法治护航:以优质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海珠区以法治手段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涉企“综合查一次”,将重点行业白名单企业纳入包容审慎监管库,严格落实各项监管与帮扶措施,实现监管执法的科学统筹。
创新推出“共享法务”工作机制,明确42项共享事项清单,切实帮助初创企业降本增效。
海珠区通过设立海珠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商业秘密保护维权服务站,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给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海珠区持续建强法律服务矩阵:打造“琶洲法治会客厅”平台、常态化举办“法治沙龙”活动、设立“反向飞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咨询、公证办理、商事调解、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