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31日,惠州市博罗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庭长黄利仁(中)当庭调解一起因邻里矛盾引发的纠纷。图为双方当事人在法官主持下,在微信群内发布互谅和解说明,修复邻里关系。方巧瑜 摄
在一个与平常无异的忙碌清晨,惠州市博罗县人民法院立案登记窗口前,一位神色凝重的女子向干警递去一沓特殊的证据材料——这39页的聊天记录还原了一场由孩子的一句话、一段无声电梯监控引发的业主微信群“口水大战”。
原告小雪与被告黄姐是同栋邻居。2024年8月初,黄姐将小雪一家乘电梯的监控视频发上业主群,配文“小孩回家说,想搭电梯却无端挨了骂!”并以“这种人还为人师表?!”攻击从事教育培训的小雪。小雪当即回击:“你儿子有什么值得我骂?!”“我孩子未成年!你凭什么放视频!”双方丈夫随后加入“护妻护崽”,导致冲突愈演愈烈。
持续的“口水战”让其他业主不堪其扰。社区因此在当年8月上门调解,双方虽暂时“偃旗息鼓”,但矛盾未消。2025年2月春节期间,黄姐夫妇在群里“重燃战火”:“气死,小孩被吓得至今不敢自己睡!”“这事过不去了,不然去告我!”这番话彻底激怒了小雪,她诉至法院要求黄姐澄清事实并公开道歉。
“看似邻里口角,实则关乎社区和谐、网络言行规范与未成年人教育。”承办法官黄利仁阅卷后厘清症结,决心既要厘清法律边界,也要修复邻里关系。
庭审时,小雪气愤控诉:“群里有我的学生家长和领导,她的无理指责让我的社会评价大跌,这根本不是简单吵架!”黄姐夫妇立刻反驳:“我家孩子等电梯就挨了骂。她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该讲道理!”
黄利仁示意双方肃静,严肃开言:“黄女士,你于2024年8月发的监控既无声音,也没画面显示原告骂人,甚至你家孩子都没出现在画面里,仅凭时间相近就认定原告辱骂、拒绝你家孩子乘电梯,还公开原告未成年孩子的画面,已涉嫌侵权!”见黄姐依旧不平,法官加重语气:“你说‘这种人还为人师表’,明显针对原告职业身份,远超正常争执范围!”
转向小雪时,法官语气依旧严厉:“被误解后你有权维权,但与对方持续互骂,尤其辱骂对方孩子‘不值得’,同样激化了矛盾。”
法官继而直视黄姐夫妇:“法律明确禁止以侮辱、诽谤侵害他人名誉权。业主群是公共空间,你们的言论被原告的学生家长、领导看到,可能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必须正视法律后果!”
随后他目光扫过双方:“你们的孩子都小,如果在小区被议论‘那两家人天天骂街’,这会扭曲他们对邻里关系的认知。你们都考虑过这些负面影响吗……”一时间,双方陷入沉默。
黄利仁见时机成熟,缓声道:“案件走到这一步,谁输谁赢都不是最好的结果。大家长时间同住一个小区,要是闹得更僵,对谁有好处呢?”他提出调解方案:黄姐在业主群公开道歉,需明确承认无证据指责及诋毁职业操守的错误,并澄清事件系误会;小雪接受道歉并撤诉,双方共同为过激言论向其他业主致歉。
黄姐丈夫当即点头:“法官说得对,我们不该扯上她的工作,是我冲动又鲁莽。”黄姐也诚恳道:“小雪,对不起,我当时只顾护孩子、争面子,话说得太伤人了。”黄姐在法官见证下在群里公开道歉:“各位邻居:2024年8月以来,我因电梯使用问题与小雪产生误会。其间我还指责小雪的职业操守,给她造成了困扰,这是我的错。经过法院调解,我们两家已经消除误会。我在此向她诚恳道歉。也请各位业主原谅我们这段时间的打扰。”
几分钟后,小雪回复:“收到道歉,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邻里难免有摩擦,以后给孩子做榜样。我们也诚心向各位业主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