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市民推广使用“穗安防诈”小程序。
民警向市民介绍防范电信诈骗知识。
“96110是全国反诈劝阻专线,市民接到96110来电,请及时接听。”10月15日,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潘国良在APP投资理财类诈骗警情新闻发布会召开后,作出特别提醒。据了解,面对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持续高发态势,广州警方顺势而为,搭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反诈预警宣传服务平台,切实守护群众“钱袋子”。据统计,今年以来,广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下称“反诈中心”)通过短信警示、电话劝阻、亲友协助、上门找人等方式,对144万名
群众进行反诈劝阻;自反诈中心成立以来,通过直接劝阻群众汇款转账、协助拦截被骗资金等方式,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达24亿元。
多措并举构筑反诈防线
9月17日11时许,一名20岁出头的女事主急匆匆赶到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兴华派出所报案。“警官,我在网上被骗了几十万元,怎么办?”在值班民警的指引下,面容憔悴的女事主详细讲述了她的遭遇。
“我最初是在一个微博‘大V’那里看到广告的,点进广告之后就一步一步按照对方指引加入微信群、下载投资APP.”这名女事主说,“群里的老师每天给我们上课,也会经常提醒我们留意新资讯。当时感觉老师很忙、爱家人爱孩子,还抽空关心我们,就对他产生了信任感。”
从女事主提供的微信群聊天记录显示,她在2个多月前加入群里。“今天跟上操作了吗”“下星期一定涨,到时我会第一时间通知操作”“早点休息,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人生亦是如此”……群里的“导师”凭借从“证监会老友”处获得的消息指引群友买卖港股,话语间尽是贴心。但等到女事主先后往账户充值60万余元后,“导师”突然失联。
“事前防范胜于事后打击。”反诈中心民警告诉记者,为预防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反诈中心搭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反诈预警宣传服务平台,铺开市、区、所、社区四级防范网络:线上有“广州反诈服务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线下有天河“好枫警”戴凌晖等社区民警带领反诈志愿者挨家挨户普及防骗知识,提升群众反诈意识。
同时,广州警方推广使用“穗安防诈”小程序,将更多市民纳入保护中。当注册用户接触到诈骗电话、信息、网页、虚假APP时,反诈中心会通过服务号给用户推送防骗警示信息,同时向社区民警推送劝阻提醒信息,由社区民警根据预警风险等级开展提醒劝阻。
此外,广州市、区两级反诈中心都设有96110专线。据了解,专线具有两大功能:一方面反诈中心民警接到诈骗预警时,会主动致电市民进行劝阻;另一方面,市民可以拨打专线咨询电信网络诈骗情况。
10月13日上午,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反诈中心内,民警罗可弟正和同事一起开展预警劝阻工作。“您好,我们是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反诈中心,您可能正被不法分子诈骗……”平日里,辅警赵泽玮接到反诈预警推送后,会立刻通过电话联系事主。
据罗可弟介绍,他所在的劝阻组目前共有民警、辅警各6名,平日里大家轮流值班。“每天需要处理80~120个预警,几乎每天都是高峰。”罗可弟说道。
在10月14日召开的“推进平安法治广州建设,提升幸福安全广州温度”新闻发布会上,广州警方通报,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电信诈骗案3790宗,刑事拘留2977人,逮捕1662人,向事主返还金额近2000万元。自反诈中心成立以来,通过直接劝阻群众汇款转账、协助拦截被骗资金等方式,成功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4亿元。今年以来,反诈中心通过短信警示、电话劝阻、亲友协助、上门找人等方式,对144万名群众进行反诈劝阻。
反诈劝阻一直在路上
10月12日18时49分,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华乐街派出所一级警长、巡逻组民警杨峻松接到警情称,淘金路一名女事主可能正遭遇电信诈骗。杨峻松马上赶到现场,但当他询问事主相关情况时,事主却不以为然地低头玩手机,还说根本没接过诈骗电话。
杨峻松判断,女事主可能已被“洗脑”,当时正用手机跟骗子联系。于是,杨峻松对事主展开耐心劝说:“叫你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都是骗子的套路……”为了加深事主印象,杨峻松还拨通反诈中心电话,让电话另一头的反诈民警继续反复沟通,终于成功劝阻女事主。
无独有偶,10月9日,广州市白云区的刘女士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新市派出所第一时间致电刘女士,试图先通过电话进行劝阻,但刘女士的电话一直占线,没过多久更显示为关机状态。此时,新市派出所接到刘女士朋友的求助,称刘女士“失联”了。
经缜密分析,民警确定刘女士已被骗子“套路”了,于是马上在辖区展开排查,成功在某酒店房间内找到“失联”的刘女士。
当民警打开房间大门,发现刘女士果然正与电话那头的骗子聊得火热。面对突然出现的民警,已被“洗脑”的刘女士本能地抗拒,仍想与对方继续通话,并在电脑前准备转账,但被民警果断拦下。民警随后对刘女士进行耐心解释教育,逐步分析骗子套路,刘女士才如梦初醒,向民警讲述了事情经过。
刘女士的惊心遭遇要从10月9日下午说起,当时正在工作的她被一通电话吓得惊慌失措,对方自称“省监管局工作人员”,并称刘女士办理了一张手机卡进行假药买卖,涉案金额巨大,需配合调查。刘女士称自己从未办理这种手机卡,对方却二话不说把电话转接到“公安局”,一名“警官”严词厉色表明身份,并通过QQ向刘女士发来“警官证”,称只要刘女士配合调查就能证明清白。
“警官”一直以“电话有人监管”为由,要求刘女士通过QQ语音与其进行交流。“警官”还称“因案件调查需要冻结财产”,对刘女士提出一系列“协助调查的要求”:立即屏蔽所有来电,退出微信,开通支付宝的借呗和网商贷功能,将支付宝内余额提现等。
深信不疑的刘女士逐步完成对方要求,“警官”又称因“案件需要高度保密”,要求她买一部新手机,并单独到附近酒店开房,在房间内接受调查。当她乖乖听从指挥,在酒店房间内准备进行转账操作时,民警及时出现并当场戳穿骗局,成功保住了她数万元积蓄。
“预止宣打”,劝阻工作永远处于整个反诈工作的最前端。“让群众少损失,甚至不损失”是劝阻工作的最终目的,广州两级反诈中心一直与基层派出所民警密切联动,共同守护群众的“钱袋子”。
顺便说说
警方紧急预警:APP投资理财类诈骗警情频发
8月3日,广州南沙市民邱先生接到一通自称某证券客服的电话后,被拉入一个股票投资交流群和投资课程网络直播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群内的“投资专家”及众“水军”对邱先生进行炒股授课“洗脑”。邱先生被深度“洗脑”后听从“投资专家”指示,登录诈骗团伙搭建的网站注册相关账号炒比特币,先后向对方提供的10个银行账户转账1528.34万元。
直至9月24日,邱先生发现自己账户中的所有资金全部“亏空”,才意识到上当受骗。
类似的事情发生在41岁的余先生身上。今年6月,余先生接到一通自称证券公司经纪人的来电后,按照对方指引加入“E02投资策略分享群”获取荐股信息,并下载专用的炒股APP,注册账号后充值10万元。不到一个月,他的账面显示盈利1万元。可当余先生想要提现时,却发现所谓的炒股APP已无法登录,“经纪人”也再未回复。
据广州警方通报,今年以来,广州市APP投资理财类诈骗警情频发,已占电信网络诈骗总警情的7.1%,同比上升1.85倍,成为继购物交易、代办贷款、刷单兼职和冒充客服诈骗之后的第五大类电诈手法。
警方提醒,诈骗分子利用事主对“钱生钱”的渴望,运用非法甚至冒用合法APP工具,打着投资理财的旗号实施高额诈骗,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广大群众应提高警惕,谨防虚假投资类诈骗。(来源: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