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州市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7.2%、命案同比下降8.4%、新发命案破案率100%,广州市蝉联2019、2020年全省平安建设考评第一,扫黑除恶斗争成绩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这样一份优异的工作“成绩单”背后,反映了广州市政法系统建设平安广州、法治广州的久久为功。
2021年,广州市公安机关在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举行升警旗仪式。
羊城大地,平安广州、法治广州建设如火如荼。广州政法系统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奋力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有保障。
关键词:平安广州
平安建设考评位列全省第一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找,今天终于找到了。”2021年最后一天,来自广西的白先生一家,终于与失散26年的女儿小英团圆了。在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认亲现场,一家人相拥而泣,久久不能平静。
“能在年末带给白先生一家好消息,我们也由衷感到开心。”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尹朝践介绍,2021年以来,广州警方全力推进“团圆”行动,创新运用DNA等技术的最新成果,穷尽手段查找被拐儿童,全年共找回被拐儿童142名,被拐时间最长的达39年。对于新发的5起拐卖儿童案件,实现全部侦破,解救儿童5名。
人民群众对平安幸福的追求,就是政法机关的努力方向。一直以来,广州政法系统不断深化平安广州创建,2021年完成首部《广州市平安建设条例》立法,圆满完成庆祝建党100周年、广交会等重大活动和敏感节点的安保维稳工作,持续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建设考评排名全省第一。
通过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广州政法系统还不断推进治安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果。2021年全年,全市打掉涉黑组织1个,涉恶犯罪集团8个,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55人,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广州警方严打群众反映强烈的“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去年一年,全市新发命案75宗,同比下降17.6%,实现全部侦破;新发“两抢”案件同比下降25.9%,全年有251天零发案;开展“全民反诈”专项行动,破获电诈案件同比上升42.4%,诈骗案件、电诈警情同比下降25.1%、17.4%,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7亿元,相关做法被国务院联席办推广。
去年10月21日,广东广州公交司机张志德在营运途中,发现一名女子欲带着孩子跳桥轻生,他当机立断停车冲出车外,一个飞扑,救下两条生命。张志德也因此获评2021年度第三季度“广东好人”“广州市见义勇为最美街坊”。
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参与“平安广州”建设行动
平安广州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2018年以来,广州政法系统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推进“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建设,广泛发动市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张志德为“广州街坊·司机大哥”品牌队伍一员,该队由市公交集团组建,600名公交车、出租车驾驶员组成,在日常安全营运的同时参与社会群防共治。截止目前,“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已有52万余名在册成员,培育451支队伍。
为引导激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平安广州建设,广州市大力发展见义勇为事业。2019年以来,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每年出资100万元,为实名注册“广州街坊”小程序、积极参与群防共治的市民购买人身意外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对于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表现突出的各类群防共治力量,基金会都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2021年全年,基金会合计支出慰问奖励金25.7万元。
关键词:法治广州
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3017个
2021年1月1日,《广州市物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有8章110条,是广州立法史上内容最多、涉及问题最复杂的法规,也是民法典颁布后全国首部规范物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近年来,广州市高标准推进法治广州、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强化法治保障。
在立法方面,出台《广州市2021—2025年政府规章制定规划》,推动制定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24项;在普法方面,编制全市“八五”普法规划,普法工作考评实现全省“三连冠”;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设立首席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政府部门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办法,全年出具审查意见989件,建立败诉行政案件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年度报告制度,推动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首案出庭应诉。
2021年1月4日,“民法典实施第一案”在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开庭。这是一宗高空抛物引发的侵权责任案件,法院当庭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各类费用82512.29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过去一年,广州两级法院先后办理《民法典》实施后,高空抛物、“冷冻胚胎”返还、人格权侵害禁令等多个“第一案”,在社会上引发良好反响。广州检察院系统还着力构建诚信诉讼体系,立案调查虚假诉讼案件线索262件,提请抗诉54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33件,涉案金额达4.8亿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广州政法系统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主动作为、大胆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市场经营轻微违法行为“双免”清单,开通营商环境规范性文件审查绿色通道,“办理破产”“执行合同”指标分别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一、第二。制定实施《广州市检察机关涉民营企业犯罪案件办案指引》,完成107件民营企业“挂案”清理,51件民商事案件通过先行判决快速兑现权利,平均提速40%.
围绕“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广州不断强化法律服务功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高地,建设广州中央法务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3017个,“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广州中心和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节中心正式启用,广州执业律师数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圆满举办第三十三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研发全国首个“域外法查明通”平台,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3331件,上线全球首个APEC成员跨境电商中小微企业商事争议在线解决平台,推动法律服务,特别是涉外法律服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关键词:社会治理
建成最小应急处置单元2.3万个
走进广州黄埔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公安、检察、院法、司法、信访、人社、住建、城管、教育等10多个部门全部入驻,信访、仲裁、调解、审判、矫正等多种功能全部具备,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实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作为一座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广州的市域治理难度不言而喻。如何妥善化解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各类矛盾纠纷,事关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探索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红棉指数”,直观展现治理成效;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智慧化”工作体系标准化建设,助推广州加快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广州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现特殊困难群体社工服务全覆盖;构建来穗人员社会融合发展指数,开展出租屋清理专项行动,提升“人屋”数据精准鲜活度……近年来,广州积极探索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为目标的“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广州市属各区开展最小应急单元演练活动
如今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挂有“最小应急单元”的蓝底白字牌子。近年来,广州广泛发动“广州街坊”等力量参与群防共治、共建共享,共建成最小应急处置单元2.3万个。
应急管理,防为上,救为中,惩为下。而建设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隐患苗头、第一时间控制风险、第一时间处置突发案事件,是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广州市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性举措。
2021年6月10日,黄埔区长洲街道最小应急处置单元成员胡少坤、曾影霞在深井社区巡逻时,闻到一阵烧焦味,两人快速赶到事发地点,冒着高温和浓烟开展救火。附近的其他最小应急单元快速响应立即赶来,众人一起将火势控制并扑灭。从发现险情到扑灭大火,前后仅耗时10分钟。
此类案例还有很多,通过建设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广州实现了应急处突“一点呼叫、一线响应、一片集结”,打通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先期处置“最后一百米”。
关键词:队伍建设
全年开展政治教育等5224场
前不久,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集中发布20名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名单,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中南派出所所长邬松君光荣入选,是广东唯一获得该殊荣的民警。
去年5月广州本地疫情防控中,他带领民警连续30多天始终奋战一线,统筹部署辖内84个核酸检测点、1个疫苗接种点以及外围85个封控卡口、长达10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沿线106个值守岗位,有序转送1300多名相关人员,被誉为“硬核派出所长”。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思想政治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
去年以来,广州政法战线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抓手,结合市委巡察整改,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深化全市政法队伍建设,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铁军,全年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924项,教育整顿工作被评为全省优秀等次。
与此同时,广州政法系统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全年开展政治教育2780场,切实打牢忠诚纯洁可靠的思想根基,把党的绝对领导落实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全年开展警示教育1062场,出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责任追究意见》等制度,严格落实禁止干预司法案件“三个规定”,深入整改巡察反馈的问题,排查确定的顽瘴痼疾全部整改,有效筑牢了政法干警廉洁底线。
弘扬英模精神,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四项任务”之一。过去一年,广州市政法战线开展政法英模教育1382场,举办“新时代羊城政法先锋”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李世全、陈海仪、张宇筠、戴维列、黄晟莉、赖宏星等政法英模事迹,使全市政法队伍学有榜样、比有标杆、赶有方向。在英模们的引领带动下,全市一批政法单位、集体和政法干警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