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草木葱茏。砍刀、登山杖、3升大容量水壶,广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四级高级警长何曙光带着巡山“三件宝”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结束无人机巡逻任务后,他来到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插旗顶的一株杨梅树下,静静站了一会儿。像往常一样,他在心里和这位认识了13年的“老朋友”打了声招呼。
35年、3000多次巡山,为了林海安澜,何曙光远离都市繁华,常年与山林为伴,悉心呵护着“绿色宝库”。“我的青春几乎都献给了从化的山林,但是我不后悔,再选一次的话,我还会选择做一名森林警察。”何曙光动情地说。
除了徒步,守护山林也有了科技加持。
巡山护林、绿野寻踪是何曙光的日常。
徒步巡山靠的是“三件宝”和“铁脚板”
4万亩,约等于370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是大岭山派出所的辖区面积。这里东邻惠州龙门南昆山,南接广州增城大封门林场,北连广州从化良口镇,辖内拥有华南地区仅存的原始次生林1.6万亩,海拔1210米高的天堂顶为广州地区最高峰。
从1982年成立之初至今,大岭山派出所一直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巡山护林、绿野寻踪,是森林警察的日常。除了用脚步丈量,守护山林如今也有了科技加持。
一个夏日的早晨,何曙光带着巡山“三件宝”和同事谭建欢一起踏上了巡逻路。警车载着无人机机巢从派出所出发,沿着蜿蜒盘旋的林间山道一路上行。
“短途巡逻天天有,我们与护林员一起的联合巡逻每星期至少2次。”何曙光说,联合巡逻一圈差不多43公里,采用“步巡+车巡+空巡”防控模式,耗时五六个小时。“有的地方需要徒步查看,遇到电站工作人员和保洁人员,我们聊聊新情况,看有无异常。他们都是帮助我们守护山林的眼睛。”
在一处石阶入口处,何曙光和谭建欢拾级而上,步伐轻快。“徒步巡山不简单,靠的是‘铁脚板’和‘硬实力’。”途经一片油茶林,何曙光说,“再过几个月进入采摘期,一颗颗油茶果挂满枝头也是一道风景。”
车载机巢缓缓打开,无人机在海拔800多米的插旗顶腾空而起,民警们开始航拍巡防。近年来,广州森林公安通过深入调研,在高频遥感卫星影像系统“静态巡控”的基础上,探索构建现代无人机赋能的警务模式,推动林区平安可触、可见、可感。
在用无人机巡防林区的探索之初,年过五旬的何曙光主动学习,不到一年就熟练掌握了操作。他说:“现在有了无人机,飞得高、看得远,整个辖区一览无遗,实时画面同步传到分局指挥中心,结合卫星监测,可以对比观测森林有无异常变化。”
随着野外探险和徒步运动持续火热,驴友在林区迷路、受困、受伤而报警求助的警情时有发生。何曙光记得,去年7月2日傍晚,4名学生前去天堂顶游玩途中,遭遇暴雨天气被困山上。大岭山派出所民警联合多方力量随即展开救援。
当晚持续暴雨,考虑到山里夜间低温和野生动物的出没容易对被困人员构成人身安全威胁,派出所处警组民警遥控警用无人机,利用红外感应搜索学生们的身影,并通过卫星地图指引,为他们提供合理的下山路线。最终,经过5个小时的努力,4名学生成功获救。
“天堂顶片区尚未开放,但慕名而来的驴友不少,为了更有效地处置警情,我们需要对这片区域的地形做到了如指掌。”为此,来回一趟全程12公里、爬升800米的山路,大岭山派出所的民警们一走就是7个多小时。“有的路段得手脚并用,你推我拽才行,脚下一滑可能就会出现危险。”何曙光说,“每到气候干燥或登山游玩高峰期时,我们会增加巡逻频次,有时候一星期就要爬两次天堂顶。”
“林二代”与山林为伴乐在其中
远离都市的喧嚣,森林警察日夜与山林为伴,平常“多见树木,少见人”。偏僻、寂寞、艰苦,是很多人给这一职业打上的标签。
对何曙光而言,守护山林有着独特的乐趣。从春日的繁花似锦到夏日的飞瀑飘飘,从秋日的漫山红叶到冬日的石门香雪,在这片山林的四季更迭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也可以体会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鸭脚木、三桠苦、红豆杉、白颈长尾雉、白鹇……提起山林中生机勃勃的生灵,何曙光如数家珍,眼中有光。他和记者分享了巡山途中印象深刻的趣事:巡逻归途,偶遇野猪妈妈领着6只小野猪横穿山路,警车远远停车“礼让”;看见河面浮着一个“垃圾袋”,走近准备去捞,才发现是大刺猬上演“水上漂”;围观小野猪结伴游泳过河,最多一次15只“组团”,齐齐蹬腿,可爱度拉满……
“我是一个‘林二代’,父母那辈最早是从事伐木工作,后来成了流溪河护林员。我从小就在山林中长大。”何曙光对山林有着莫名的亲切感。1990年,21岁的他加入森林警察队伍,成为流溪河派出所的一员,回到了熟悉的山林。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何曙光和同事们见证了林场的变迁,绿水青山在森林公安的守护下变得越来越好。
“我来这里13个年头了,见证着林场的治安越来越好。”提起驻守大岭山派出所的经历,何曙光的语气充满自豪。当被问及能否回忆起近年来这一片区的涉林木刑事案件以及案件意义时,何曙光回答得很干脆,“只有一宗,在2014年。”
“案子是几根竹子被盗伐了,案值不大,但警示教育效果突出。我们保护的就是这片山林,每一棵树都得在乎。”在他看来,保护生态环境,除了依靠法治,还有赖于群众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如今,爱林护林的观念深入人心。
“其实,我们每天做的事都差不多,干这行得耐得住寂寞,心里得装着对大自然的热爱。”正因此,何曙光在派出所周边种下了一些植物并在工作之余加以打理,这与他的工作内容一脉相承,也用简朴的草木为他所爱的这片大山再添翠增绿。
“作为见证者和守护者,看着枝繁叶茂的森林,听到枝头阵阵鸟鸣,我们很骄傲,也非常欣慰。”何曙光抬头看了看派出所屋檐下的燕巢,“今年出了两窝小燕子,希望明年它们还能归来,也希望这份宁静与和谐能够永远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