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你们的到来,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坐到一起,心里的坎就跨不过去,谢谢你们!”驱车150公里,广州海事法院深圳法庭的干警成功现场调解一宗船舶建造合同纠纷。这是广州海事法院将司法惠民服务延伸到老百姓家门口的生动实例。
作为审理海事海商案件的专门法院,近年来,广州海事法院积极推动海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多车道”,努力打造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凝聚专业力量 源头破题解纠纷
海事海商纠纷涉外性、专业性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广州海事法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成熟、行业协会发达的特点,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通过委托仲裁调解、委托行业协会调解、委托港澳海事专家调解等多种方式,凝聚专业力量,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疑难纠纷高效化解。
“被告都在国外,也不清楚他们地址,还以为会折腾很久,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
这是一起涉外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涉及四名被告,三名外国当事人,两个外国国家。广州海事法院受理此案后,将案件委托给特邀调解员邹卫东进行诉前调解。邹卫东针对被告均在国外且无法确认送达地址及联系的难点,多渠道确认被告的联系方式,利用线上平台开展调解工作。针对该案短货、货损的矛盾焦点,邹卫东主动多次联系各方,充分运用专业法律知识、行业习惯、实践经验和有关判例,引导双方达成共识,最终纠纷化解于源头。
该案的成功调解是广州海事法院推进专业性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建设的实效见证。
特邀调解员诉前成功调解海事纠纷的事例不单这一件。得益于广州海事法院与深圳市港口协会、深圳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签订的多元解纷框架协议,广州海事法院选聘熟悉航运、贸易、船舶等专业知识的特邀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对症”高效解纷,每年均诉前成功调解数十件涉货代费用大批量系列案件、涉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案件等。
科技赋能司法 实现解纷“零距离”
“经法庭组织,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现在将调解笔录发送到线上平台,请双方代理人当场予以签字确认。”
通过互联网庭审系统,广州海事法院珠海法庭远程组成线上合议庭,对十一宗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件进行“云端”调解。
“不用出入境往返法院,在公司通过‘粤公正’手机小程序就可以参与庭审,真是太方便了。”首次境外参与线上庭审的澳门籍人民陪审员凌俊林高兴地说。
广州海事法院积极推行网上立案,提供远程视频调解、网上庭审等诉讼服务,将审判和调解搬到“云上”,在为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当事人“零距离”感受到司法力量与温暖。
此外,为满足诉讼参与人多样化诉讼需求,广州海事法院持续完善与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立案、调解、司法确认无缝对接,实现解纷加速度,“一站式”提升群众解纷体验。
2021年初,11名被拖欠工资的船员申请网上立案,广州海事法院法官助理刘亚洲核查到船公司已出具欠条,案件有望得到调解,于是交由广州海事法院调解中心的律师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工作。经调解,十名船员与船东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当场申请在线司法确认,广州海事法院即时通过调解平台视频连线的方式,对双方当事人签订的调解协议予以认定,让欠薪船员免除繁杂流程,迅速获得了司法确认。
延伸司法触角 巡回法庭就地解纷
“原告,现在开始向你逐条宣读和解协议上面的内容……”
医院内,广州海事法院法官清晰沉稳的声音缓缓响起。
这是一起船员工伤索赔案。辽宁户籍原告郑某在宁波某船公司所属船舶工作时,因爆炸被重度烧伤。住院治疗四年多,虽已脱离生命危险,但郑某面部毁容,双目失明,双手粘连,行动不便,仅能进行口头沟通。
广州海事法院汕头法庭受理该案后,深入了解案件背景,积极有序开展调解工作。为便于原告本人到庭表达意愿,使滞留汕头四年多的船员早日获得医疗和生活的保障,广州海事法院汕头法庭将法庭搬进了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巡回开庭对案件进行调解。经过耐心沟通,被告最终同意签订和解协议。民事调解书顺利生效后,被告的代理律师当场通知被告向原告汇付了赔偿金。
走进群众,服务群众。近年来,广州海事法院主动融入基层,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扎实推进派出法庭及巡回法庭、巡回办案点建设,深入开展各项巡回审判工作,真正实现群众“最多跑一地”,甚至“一次不用跑”,以“家门口的海事法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