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白皮书收录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抚养费“久执难结”案件。这起案件究竟是怎么终结的?事情还要从2023年说起。
未成年人小霞(化名)是阿强(化名)的女儿。因为阿强不履行抚养责任,小霞母亲阿珊(化名)对其提起民事诉讼。基于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法院判决由阿强一次性支付小霞抚养费109万元。但就在法院即将拍卖阿强房产的时候,戴某突然对阿强提起了两起诉讼,并申请对其即将拍卖的房产进行财产保全,直接导致小霞的抚养费无法执行。熟悉阿强为人的阿珊怀疑戴某提起诉讼是阿强自导自演的一场戏,遂向黄埔区检察院提出了监督申请。审查中,案件里的种种巧合引起了检察官的注意。
经初步调查,检察官了解到:戴某先后向法院提起两起诉讼,被告均为阿强,一起为借贷纠纷,诉请法院判决阿强归还借款40万元及利息;一起为债权转让合同纠纷(李某将对阿强的259万元债权转让给戴某),诉请法院判决阿强偿还借款本金259万元及利息。同时,戴某对阿强名下两套房产提出了诉讼保全。诉讼过程中,双方迅速达成调解,阿强自愿偿还本金。
李某和阿强是什么关系?李某和戴某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某将这么大额的债权平白无故转让给戴某?带着这些问题,检察官又发现了新的疑点:法院对抚养费纠纷案件作出判决后仅14天,戴某便针对阿强提起诉讼,时间过于巧合。面对如此大额纠纷,原被告双方竟没有任何实质性对抗,很快就达成了调解,而且其间原告始终处于“消失”状态,就连证实借款的关键性证据“银行流水”也是被告阿强自己主动提供的。
鉴于案件复杂,检察官将涉案人员关系、资金情况等作为调查核实重点。经查,李某系阿强的姐姐,戴某系李某的朋友,戴某与阿强平时并无经济往来,无真实借款,但戴某起诉阿强所涉费用均由阿强支付。与此同时,检察官通过提取相关人员电子数据,证实阿强为逃避支付抚养费请姐姐李某出谋划策,且在微信中商量应对方式。
在收集客观证据后,办案人员立即前往戴某、李某所在地五华县,在当地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配合下获取戴某提起的两起诉讼均为虚假诉讼的直接言词证据。至此,真相大白,作为父亲的阿强为了逃避抚养责任编织了“假官司”。
经审查,黄埔区检察院认为戴某、阿强、李某等人系恶意串通,通过伪造借款的方式骗取法律文书,进而获得优先分配权利的行为,构成虚假诉讼,遂向黄埔区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并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
同时,黄埔区检察院认为此案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遂以此罪名向法院提起公诉,并与社保部门、房产部门、公安部门进行数据比碰,确认阿强有支付能力后,建议法院对阿强恢复抚养费执行。该院还据此搭建数据模型,为后续同类案件办理提供有效核查路径。
2024年4月,黄埔区法院判决撤销两份虚假的民事调解书,驳回戴某全部诉讼请求,同时决定对戴某、阿强和李某分别处以罚款4万元、6万元和5万元。同月,黄埔区法院作出刑事判决,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阿强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三个月。2024年5月,抚养费及执行费共计140余万元全部执行到位。
2025年4月18日,在黄埔区检察院和司法局的联合督促监护下,四年级的小霞与正在社区接受矫正的父亲阿强见面,实现了亲眼看一看未曾谋面的父亲的心愿。小霞与阿强促膝谈心,交流了近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