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都对执行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人民法院如何抓好落实?如何更深更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执行工作,“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来到国家法官学院,同参加培训的全国法院执行局长交流。
“党中央高度重视执行工作,当前执行工作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执行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攻坚阶段。”张军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执行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持续深化执行改革,不断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奋力推进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执行领域重点工作进展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张军对进一步做好执行工作提出要求——
坚定不移推进交叉执行。由原执行法院依法转为提请上级法院或平行转由其他法院执行的交叉执行不是权宜之举,而是落实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部署的重要举措。各地法院在转变理念、提质增效、强化监督上持续下功夫,以交叉执行带动整体执行工作的效用已经显现。“关键少数”要切实担起责任,摸清应予交叉执行案件底数,围绕信访化解、终本出清、涉民生等案件重点推进,强化追责问责,扎实推进交叉执行工作。
巩固深化立审执协调机制。各地法院认真落实《意见》关于“完善立案、审判与执行工作的联动运行、协调衔接机制”的部署,积极发挥诉前保全、执行建议等机制作用,做深做实法院内的“抓前端、治未病”。要坚持应保尽保、能保尽保,切实防止和纠正超额、超范围查封等不规范行为,同时进一步提升裁判执行内容的明确性,加强与民事审判、破产、赔偿、信访等部门的会商联动,尽可能在立案、审判环节把问题解决。
扎实推进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衔接。各地法院围绕落实“十五五”规划建议关于“推动司法判决执行与破产制度有机衔接”的重要部署,积极稳妥探索,取得初步成效,但工作力度还远远不够。要坚持以执助破、以破促执,推动执行与破产工作在理念、资源、方式方法等方面全方位衔接,充分释放执行和破产制度的叠加效能,实现僵尸企业“移得出、破得快”、危困企业“治得早、救得活”,促推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坚持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并举。各地法院在依法严厉惩治失信行为的同时,对“失信”与“失能”分类管理,帮助努力偿债的被执行人经济再生。要依法进一步加大对违反限高令等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与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同时进一步畅通信用修复渠道,实现失信被执行人数“减存遏增”。
以高质量管理不断提升执行效能。高质量的执行管理,是确保执行领域改革落地见效的关键。要在党的领导下持续“健全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执行联动协调机制作用,抓住关键节点加强执行规范化建设,建好、用好“一张网”统一办案办公系统,通过符合执行工作规律的科学管理持续提升执行工作质效。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执行队伍。做好新时代执行工作,队伍是基础。针对执行力量配备、执行装备保障、执行权运行监督等方面的问题,要一体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把“从政治上看”融入执行履职实践,锤炼过硬本领,恪守职业良知,做实严管厚爱,主动接受监督,全面激发执行工作内生动力。
最高法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主持。全国法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力推进人民法院交叉执行工作”培训班学员,最高法执行局、地方三级法院分管执行工作的负责同志及执行局干警代表参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