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南雄市澜河镇位于该市西北方位,东邻帽子峰镇,南邻全安镇,西连百顺镇,北与江西大余县接壤,距离南雄市中心36公里,林地面积共19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5.6%。
近年来,澜河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重要指示精神,抢抓省委“百千万工程”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平安澜河”创建工作,不断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就地解决矛盾,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实战化平台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多元解纠综治维稳赋能社会治理。2022年上澜村与洞底村荣获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单位荣誉称号,2023年已完成广东省级禁毒示范镇验收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擦亮山区和美乡村“平安”底色。
瞄准网格排查多点发力,打出基层治理拳
织密“大调解”网格体系。将全镇6村1社区划分7个网格,配备21名网格员定期开展日常巡查,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
建设综治服务平台。按照“五室一厅”硬件标准,对接南雄市委政法委投入帮扶资金30余万元构建成规范化建设、一体化运行、高效化服务的镇综治中心新平台,统筹职能部门入驻,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
推行“大调解”纠纷排查化解。结合“社会治理我先行”活动,开展纠纷摸排168次,受理群众反映诉求38起,签订书面调解协议12份,达成口头调解协议26宗,协议履行率100%。
瞄准行业主管多管齐下,打出多元解纷拳
创新“一站式”山林调处模式。镇政府牵头派出所、综治、司法、林业、综合执法部门联合农业部门、驻村律师业务助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促调更全面、完善,同时引入驻镇帮扶正向激励。利用“630”帮扶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正向激励消除调处后顾之虑。
建设乡村法律服务团队。推荐培育考核上岗“法律明白人”35名,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38起,调解成功38起,受理并协调解决信访事件39宗。
建设“村级宗亲评理”平台。发挥乡贤宗亲促进乡村自治共治、夯实乡村德治根基“软治理”“软约束”作用,引导当地村小组宗亲、乡贤参与村级纠纷宗亲评理调处,并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和谐邻里”“乡贤之星”评选活动,主动发现、挖掘、褒扬先进典型,传承家风美德,培育乡风文明,持续推动片区平安稳定。
瞄准重点领域多元支撑,打出科技延伸拳
覆盖式建设雪亮工程。安装“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摄像头52个,覆盖镇村主道、公共区域和重点场所,并组建7支155人“红袖章”平安志愿服务队,提供卫生整治、矛盾化解、普法宣传等服务活动。
强化平安信息平台建设。将“雪亮工程”与“粤平安”信息平台联网完成上报、办理、完结网格事件1107件,发放宣传册3000余份,通过第三方问卷调查平安三率满意度结果达95%,营造良好平安建设氛围。
推行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模式。将村级小微权力等包含13项办事流程的“群众办事清单”和五大“乡村治理清单”制作成“群众办事一码通”,充分发挥村社工作用,进一步提高村级工作效率。
瞄准源头化解多措并举,打出特色创建拳
深化诉源治理。建立“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绿色通道,推广“调解+公证”“调解+仲裁”“调解+行政复议”,推进基层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三级联动机制。搭建“乡镇—村(社区)—村小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以各村兼职网格员、调解员为基础,建设镇级调委会1个、村级调委会7个、村小组家门口调解室6个。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一站式”综合法律服务。
推进禁毒示范镇村创建。结合“4·15国家安全日”“6·26国际禁毒日”“平安三率”“社会治理我先行”等工作,推进禁毒示范镇村创建,韶关市级创建的5个村、1个社区已完成验收授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