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制搭建到派员入驻,从个案调解到批量化解,江门开平法院以“一盘棋”思维深入参与综治中心建设。自2025年1月入驻市综治中心以来,通过派驻专业干警、建立多元联调和诉调对接机制、强化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截至目前,已先行调解成功民事纠纷460件,调解成功率达37.45%,切实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根基。
近年来,开平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立足审判职能定位,积极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构建“法院+综治中心”解纷新机制,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源头预防,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的最大效能,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平台融合
构建前端解纷枢纽
坚持“阵地前移、职能延伸、服务集成”思路,全力做好综治中心的入驻工作,将司法力量深度嵌入综治中心运行体系。同步健全诉讼服务与综治中心对接机制,在综治中心专设诉讼服务功能区(涉法涉诉窗口),整合法律咨询、文书辅助、网上阅卷等全流程诉讼指引服务,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集约化”便民诉讼服务。
依托综治中心“信访超市”平台,创设巡回审判庭,由派驻办案团队就地开展司法确认工作,有力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诉累。同时,推动五个中心法庭全面融入所在镇(街)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程,指派专人担任联络员,通过开展“巡回审判”“就地调解”“业务培训”等方式,将专业司法力量精准下沉至社会治理最末端,切实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根基。
机制创新
激活基层解纷网络
建立“法院+综治中心+职能部门”联调机制,对适宜调解的纠纷,优先引导至专业调解组织开展先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由常驻法官团队依法审查后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对调解不成的纠纷,及时转入诉讼程序进行裁决,形成“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共治解纷路径。
今年2月,依托上述机制联合属地镇政府、政法委、司法局、信访局等部门,以“委派调解+司法确认”的形式,妥善高效调处了一宗涉群体性薪资纠纷,解决了40多名农民工约48万元的“烦薪事”,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4月,联合综治中心将司法服务前移至基层治理第一线,依托“法院+镇府+司法局+人社局”多方联动模式,在簕冲村委会成功化解一宗拖欠近400名制衣厂工人的劳资拖欠纠纷,截至目前356万元执行款已全部发放到位,实现案结事了、薪安心暖,为基层矛盾化解提供了高效务实的实践范例。
源头预防
夯实依法治理根基
坚持“前端化解、未病先防”理念,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第一道防线”作用,强化前端引导与示范引领。针对到综治中心反映诉求的群众,由诉讼服务团队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调解释明工作,重点阐释先行调解优势特点。
精准推送类型化典型案例,通过“身边案”示范引领,展示多元解纷机制的实践成效,增强群众对前端调解方案的认同感,推动矛盾纠纷在综治中心实现前端实质性化解。健全数据互通与风险联防机制,严格按照市综治中心工作部署,精准报送涉诉基础工作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