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最高检举办本次展览,旨在展现新中国检察机关在侦诉日本战犯中的作用。这不仅是对检察先辈功绩的深切致敬,更是对新时代法治精神的接续传承,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以法律捍卫民族尊严的峥嵘岁月。”
8月21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主任、新闻办公室主任李雪慧的话音在“正义之剑——新中国检察机关侦查起诉日本战犯主题展览”现场落下,一场特殊的媒体参观活动也随之拉开序幕。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记者们依次走过展览五大板块,从历史背景到侦讯工作,从出庭公诉到对部分战犯免诉处理,再到“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当代启示,系统重温了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
“走进展厅,一段波澜壮阔而又庄严厚重的历史在眼前徐徐展开。”《法治日报》记者董凡超一早就来到现场,全程聆听讲解后他感慨道:“这不仅是一个培根铸魂的生动课堂,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新中国检察机关在侦诉日本战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专业、严谨、公正与人道主义精神,既告慰了抗战英烈,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审判写下了圆满的句号。”
记者们不仅是参观者,更是记录者和传播者。凤凰卫视记者团队对展览中的史料与珍贵文物逐一拍摄。在复核定案展板前,拍摄的灯光照亮泛黄的“山西省人民检察院侦诉日本战犯档案”,更多的记者聚焦于此,屏息凝神,追寻检察先辈们捍卫正义的历史足迹。
“新中国检察机关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每项罪的犯罪事实必须清楚;证据必须充分和确凿,并具有两个以上的证据;证据之间必须一致;犯罪的因果关系必须清楚,罪责必须分明;有关侦查的一切法律文书和法律手续必须齐全,具有法律效力’的‘五项必须’定案标准,依法调查取证,遵循司法程序,审慎复核定案。”
讲解员的话音刚落,展板上的定案程序与“五项必须”定案标准,迅速成为记者镜头下的焦点。《中国妇女报》记者王春霞表示:“这种严谨到极致的态度,彰显了新中国检察人员对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相统一的执着追求。即使面对罪大恶极的战犯,司法公正的底线从未动摇。”
展览现场,记者们认真记录着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影像背后的历史。通过大屏幕再现的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庭审场景,使一位记者感叹道:“沉浸式的体验让我仿佛穿越回历史现场,切身感受到那场审判的庄严与重大意义。”
参观过程中,交流与惊叹不绝于耳。“看我拍到了什么!这份1956年的免予起诉书,和我们今天报道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简直一脉相承!”一名年轻记者激动地指着展板说。他坦言,这次参观让他深刻认识到中国司法政策的历史延续性与人文关怀。
“虽然跟踪报道检察新闻工作多年,但对新中国检察机关侦诉日本战犯这段历史我还是第一次系统了解。”《民主与法制时报》编辑薛应军表示,“我会把今天的见闻进行再整理,力争将这段历史报道好、传播好,让更多人知晓。”
“此次参观被列为我们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农民日报》政法部记者李婧说,得知最高检举办这次展览,她的工作群里同事们报名非常踊跃。“透过历史的镜头,我们更加看清了自己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当好依法治国的记录者,更要成为法治精神在广袤乡村的传播者和守望者。”李婧表示。
讲解结束后,记者们并未匆匆离场,而是迅速将镜头对准此次展览负责人,接连提问:“展览最希望向公众传达什么?”“这段历史对今天有哪些启示?”……
历史在展厅中苏醒,正义在笔端延续。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通过媒体人的专业报道,持续传入千家万户。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这是对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最有意义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