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来到爱特城社区“云食汇”长者饭堂,老人们悠闲“叹”茶、享受爱心餐点,还能在慈善超市选购日常用品、在理发室享受特惠理发。
每周固定时间,盈禧社区的居民们准时抵达文化站,跟随“社区能人”免费学习咏春、摄影、书法等课程,丰富业余生活。
在春树里社区,居民可以预约心理辅导、法律咨询、家庭关系调适、一对一心理咨询等多元服务,在“家门口”享受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
今年以来,广州市黄埔区云埔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链接共建单位、园区企业、红色物业、社会组织、社区能人等各方面资源作为“社区合伙人”,撬动社会资金3727.87万元,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社区嵌入式服务新路径。
如今,各社区辖内企业、社会组织、能人志士纷纷成为优质“社区合伙人”,构建多方参与、携手齐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不断满足辖区群体多样化、品质化需求,基层治理“朋友圈”越来越热闹。
共建共营
“旧场地”满足“新要求”
白切鸡、红米肠、粥粉面饭、老火靓汤……在爱特城社区长者饭堂,每道菜品都专为长者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设计,确保营养均衡、口感适宜。
长者饭堂坐落于小区商业街,所在场地原本规划为托老所。爱特城社区经过征集居民需求,发现辖内长者普遍缺乏休闲去处,“我们希望老人家在照顾孙辈之余,也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社区的老年朋友说。
今年7月,社区通过挂网招标引进雅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康食品”)作为“社区合伙人”,撬动该机构300万社会资金盘活闲置空间,将其打造为长者饭堂、慈善超市、老年大学、特惠理发、耆幼同乐室等集于一体的综合性嵌入式服务设施。
雅康食品副总经理张海花表示,无论是长者、年轻人还是辖内外居民,都可以到饭堂消费,长者则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还能享受相应折扣,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更丰富的餐饮体验。
“在长者饭堂,不仅可以选购营养均衡的套餐,还能约上三五老友饮茶吃点心、品经典粤菜,真的太舒服了!”居民陈伯感慨道,用餐结束后,还能参加社区安排的书法、绘画、园艺等活动课程,感受丰富的社区文化生活。
在“社区合伙人”的模式中,社区、居民、企业实现可持续性的三方共赢。爱特城社区党总支书记朱媛媛透露,社区采取“3+2”模式与企业合作,即前三年免租、后两年视经营盈利情况收租,减轻企业的运营成本,让群众享受到实在的红利优惠。
同时,社区推行“党群志愿服务积分制”,联系白云山中一药业、兰洁宝生物科技、云食汇、星悦造型等爱心企业及商户,通过社企合作、公益捐赠等形式,为社区慈善超市提供爱心物资,提供志愿积分兑换商品折扣服务。目前,已有102位志愿者累计贡献了超过 972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在助力营造社区慈善氛围同时,享受志愿积分兑换的“二次收益”。
党建引领之下,基层治理不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合奏曲”。在盈禧社区,一处3768平方米的闲置地块从杂草丛生、环境污染严重“变身”田垄整齐、树木葱茏的农耕科普实践基地,正是离不开“社区合伙人”的多方合作。
据介绍,社区发动121名党员志愿者参与建设基金募捐,引导广州市市政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平整地表、国货护肤品牌谷雨定向捐赠、鞍钢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建设外围栏、广州图兴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打造园中园分隔,黄埔区水务局及广州科学城排水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了草坪规划和铺设,以及富力地产、天力物业、广东合建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提供铺设材料及铺设,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生态学学会教授、专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与指导,投入社会资金约45万元,打造成一处可供农业科普研学、开展党建活动的多功能基地,让“撂荒地”长出“新果实”。
召集能人
打造“家门口”的活动阵地
冲拳、摆指、击肘、踢腿……在盈禧社区文化站,“社区能人”莫树权带领孩子们学习咏春拳法。许多家长纷纷表示,这场课堂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孩子的韧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前来上课。
莫树权是广州咏春拳第十代传承人,早年曾在佛山及广州越秀、海珠等地教学,如今已年届七十,随家人居住在黄埔。得知盈禧社区招募“合伙人”后,他抱着传承武术的初心,无偿教授孩子们学习防身之术。
盈禧社区党支部书记区健怡介绍,辖内有一所小学、两家幼儿园,许多居民家长都会接送孩子外出上兴趣班,也常常反映课时费用不菲。因此,社区邀请莫树权入驻社区,为其提供免费场地、招生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报读专业的武术兴趣班。
“武术班收到了超过100份报名申请,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家长们都想继续加课。”区健怡谈到,社区通过活动开展、社区推荐、特定群体定向招募等方式,筛选并吸纳有意愿、有能力的居民成为初级合伙人。同时不断扩大合伙人团队的规模和数量,及时调整、完善制度规范,确保合伙人在数量、质量上满足社区需求,将居民的参与热情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强大动力。
能人汇聚,邻里温馨。如今,盈禧社区召集了具有武术、舞蹈、演讲、摄影、书法和医护等特殊文化和技能才能的“能人”10余名,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课堂,带动更多居民关心和参与社区事务。同时,志愿者们可以将志愿服务积分用于打折兑换、礼品兑换、社区场地使用兑换等,享受来自社区反哺的生活便利与优惠。
区健怡表示,随着“社区合伙人”模式推进,明显能感受到居民们参与度很高,都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配合社区工作,帮助邻里解决困难。她以兴趣班为例谈到,“培养孩子”成为拉近邻里关系的关键点,居民都在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多一份信任,社区就多一份凝聚力。
随着越来越多关心家园建设、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热心人”加入,各式文体活动在云埔街多点开花:中海誉东社区利用文化室、文化艺术长廊作为学习交流基地,召集广州各区知名书画家成立中海誉东社区书画会,定期举办书画交流主题活动;云绿社区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儿童活动区,邀请辖内国学老师带领亲子家庭共读经典文献,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下,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治理的渠道越来越宽。云埔街道制定了社区合伙人资源和政策支持六条措施,从租金、空间利用、资金、合同、建立社区合伙人品牌库和鼓励参加交流活动6方面给予支持。
其中,社区提供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地,“合伙人”提供教育服务、团队及运营资金,利用社区资产降低服务成本、增加社区公益配套活动,进而实现相当于市场价50%优惠甚至是纯公益,为居民群众提供高性价比共享活动阵地。
专业服务
“会客厅”迎来各方“智囊团”
“多数孩子的智力情况都相差不大,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春树里社区“睦邻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师朱寒寒带领10组亲子家庭通过互动游戏、专注力训练等环节,开展专注力训练亲子沙龙活动。
每周四,睦邻舒心驿站都会推出手作减压工作坊、“心灵影院”观影、晨间冥想空间、心理健康讲座等各式活动,多方面关怀居民心理健康。有需要的居民还能免费预约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让不良情绪在第一时间得到释放。
春树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健欢介绍,春树里社区是一个“年轻楼盘”,“80后”“90后”的年轻人多、小孩也多,年轻人的感情纠纷、就业压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等咨询需求较为明显。
对此,春树里社区引入“协会合伙人”广东省家庭心理建设专委会团队,以及驻点律师“合伙人”,在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站二楼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和“睦邻舒心驿站”,日常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家庭关系调适、心理咨询等多元服务,以“法治+心理健康”的普法模式,落实“家门口”的心理健康教育。
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睦邻舒心驿站开展心理辅导课32场,累计接待服务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居民群体约600人次,成功帮助3名抑郁症患者解决心理诉求。
“在今天,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工作更加复杂多样,需要更细致精确的干预。社区作为综治维稳的‘前哨’,要做好‘防’的工作。”张健欢说,社区居民平时虽然抬头不见低头见,却往往选择将家事深藏心底,遇到问题或情绪不轻易表达。因此,社区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团队进驻社区,及时介入、引导居民进行疏导,搭建邻里之间的紧密联系。
同时,咨询团队成员之一正是春树里社区居民,在“合伙”过程中能更加知根知底、互相理解。居民如果在免费咨询后,仍有更多咨询服务需要,则可凭低于市场平均的优惠价格继续咨询,让咨询团队的工作可持续发展。
“会客厅”迎来各方“智囊团”,社区阵地实现活化多用,社区服务提质升级,社区共治“引来”强大合力。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激发“社区合伙人”的内生动力,才能更好地建立多元合作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随着越来越多不同背景、职业和专长的“合伙人”们加入云埔街道,他们通过发挥自身的人脉和资源优势,为社区治理引入“源头活水”,让社区治理愈发精细化、专业化,让社区“自我造血”发展实现良性循环。